[发明专利]一种红外隐身纺织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64327.9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19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董宪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巨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75/12 | 分类号: | C09D175/12;C09D5/32;C09D7/62;C09D7/65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和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442 | 代理人: | 张炬杰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隐身 纺织 涂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外隐身纺织涂料,其特征在于,是由如下按重量份计的各组分制成:超支化聚苯胺1‑3份、表面环氧基修饰多孔聚吡咯管3‑5份、N、P共掺杂碳包覆多孔Fe‑Al‑La‑O 5‑10份、端氨基聚氨酯30‑40份、溶剂10‑20份、分散剂1‑3份、增稠剂1‑2份。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所述红外隐身纺织涂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公开的红外隐身纺织涂料综合性能佳,隐身效果显著,性能稳定性、耐久性、耐候性、耐水洗牢度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隐身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外隐身纺织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现代电子技术和各种先进探测系统以及精确制导武器的问世,极大拓展了战争中搜索、跟踪目标的能力,军事目标、武器装备以及作战士兵在战场中所受到的威胁日益严重。隐身技术作为提高武器装备在战争中生存能力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采用隐身技术,如通过改变目标外部结构,或进行表面涂装,或伪装处理,降低目标的可探测信号特征,使敌方的探测、制导、侦察系统失去功效,从而尽可能地隐蔽自己,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因此,隐身技术作为提高武器系统生存、突防及纵深打击能力的有效手段,已成为世界强国角逐军事高新技术的热点之一。
在纺织品表面涂覆隐身纺织涂料是实现隐身的关键材料,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隐身效果。目前,市面上的隐身纺织涂料种类较多,其中红外隐身纺织涂料以其制造方便、成本低廉等优势在隐身技术研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传统红外隐身纺织涂料中功能活性成分多为金属粉体,为实现红外效果,添加量较大,以此为涂层的红外隐身面料涂层厚重,无透气性,战士穿戴后闷热难受,作战效能大大下降。除此之外,现有的隐身纺织涂料还普遍存在与纺织品粘结性不好,长期使用性能稳定性不佳,耐候性、耐久性和耐水洗牢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专利CN103710991A公开的“一种兼容雷达和红外隐身织物及其制备和应用”中,采用在基布表面涂覆厚度微米级的有机导电薄膜以及平均粒径200nm的有序介孔C-ZAO粉体组成的涂层整理剂获得兼容雷达和红外隐身织物。以涂层整理生产的隐身纺织品的性能,受表面隐身涂层与织物结合牢度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对于具有多层涂层的隐身纺织品,涂层与织物之间、涂层与涂层之间的结合牢度并不理想,这样的隐身织物,经过长期使用或数次水洗后,表面涂层容易被侵蚀、甚至脱落,对织物的隐身功能有巨大的影响。
因此,开发一种综合性能佳,隐身效果显著,性能稳定性、耐久性、耐候性、耐水洗牢度好的红外隐身纺织涂料符合市场需求,具有广泛的市场价值和应用前景,对促进隐身技术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红外隐身纺织涂料,其特征在于,是由如下按重量份计的各组分制成:超支化聚苯胺1-3份、表面环氧基修饰多孔聚吡咯管3-5份、N、P共掺杂碳包覆多孔Fe-Al-La-O 5-10份、端氨基聚氨酯30-40份、溶剂10-20份、分散剂1-3份、增稠剂1-2份。
优选的,所述增稠剂为羧甲基纤维素、淀粉、瓜尔胶、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增稠剂的平均分子量在10000-100000之间。
优选的,所述分散剂为六偏磷酸钠和/或聚羧酸钠盐。
优选的,所述溶剂为二甲苯、醋酸丁酯、丙二醇甲醚醋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端氨基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参见申请号为201110382645.2的中国发明专利实施例1;所述超支化聚苯胺的制备方法参见申请号为201210390300.6的中国发明专利实施例1;所述表面环氧基修饰多孔聚吡咯管的制备方法参见申请号为201810503253.9的中国发明专利实施例1。
优选的,所述N、P共掺杂碳包覆多孔Fe-Al-La-O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巨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巨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43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