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管过渡结构、导管和阻流导管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64470.8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58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寸雨曦;刘云云;林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M2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95 | 代理人: | 王宏婧 |
地址: | 201318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管 过渡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管过渡结构及包含该导管过渡结构的导管和阻流导管,导管过渡结构径向上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层、中间层、内层,中间层包括金属加强层,外层和所述内层为高分子层;导管过渡结构轴向上依次包括第一段、过渡段、第二段,第一段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大于第二段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过渡段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从连接第一段的一端至连接第二段的另一端逐渐减小。如此设置,可以解决导管过渡位置力学性能突兀造成的推送力大、对血管壁刺激性强,过弯能力和到位能力差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管过渡结构以及包含该导管过渡结构的导管和阻流导管。
背景技术
导管是介入治疗领域中一种关键的器械,它的作用通常是插入血管等生物管腔,并通过这些生物管腔到达需要治疗或诊断的病变位置。基于导管的作用方式,其必须满足在生物管腔中的输送性能,且在输送过程中不能对生物管腔造成伤害。在一些治疗领域中,特别是在颅内血管的治疗领域中,要求导管能够到达比较迂曲或比较远的血管。为了能到达较远的病变位置,导管需要满足一定的力学性能,比如力的传递性能、远端过弯能力等。
通常情况下,导管主要是由内层、加强层、外层组成的三层结构,导管的内层和外层通常采用高分子管材制成,而加强层通常为金属丝、高分子丝、或管材制成的加强结构,加强层嵌入内层与外层之间。导管不同部位所需求的力学性能不同,因此在导管的管体上通常有过渡结构,常见的过渡结构有外层材料的过渡、中间层缠绕密度或PPI(pitchperinch,每英寸单位的节距数量)的过渡、管体外径的过渡等。
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过渡结构通常存在力学性能过渡突兀的问题,导致导管在输送过程中推送力大,对血管壁刺激性强,过弯能力差,到位能力受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管过渡结构和一种阻流导管,以解决现有的导管中,过渡位置力学性能突兀造成的推送力大、对血管壁刺激性强,过弯能力和到位能力差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管过渡结构,其径向上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层、中间层、内层,中间层包括金属加强层,外层和内层为高分子层;导管过渡结构沿轴向上依次包括第一段、过渡段、第二段,第一段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大于第二段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过渡段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从连接第一段的一端至连接第二段的另一端逐渐减小。
优选的,第二段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与第一段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之间的比值大于等于0.5且小于1。
优选的,第一段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为0.1~0.7,第二段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为0~0.6。
优选的,过渡段的长度为0,第一段与第二段相连接,第一段至第二段的中间层金属体积比阶梯型突变。
优选的,过渡段的长度为0-100mm。
优选的,第一段的外径大于第二段的外径。
优选的,第一段的外径为0.5mm~3.2mm,第二段的外径为大于等于0.3mm且小于3.2mm。
优选的,金属加强层的材料为不锈钢、金、银、钨、铜、镍钛、金属合金中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
优选的,中间层包括金属丝材编织结构、金属丝材螺旋缠绕结构、金属管材切割结构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
优选的,中间层包括金属丝材编织结构或金属丝材螺旋缠绕结构或两者的组合,中间层部分或全部丝材在第一段的丝径大于在第二段的丝径;或者,中间层包括金属管材切割结构,中间层中金属管材切割结构在第一段的厚度大于在第二段的厚度。
优选的,中间层包括金属管材切割结构,金属管材切割结构分为金属区和切割镂空区,第一段的中间层的切割镂空区的体积比例小于第二段的中间层的切割镂空区的体积比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44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