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出水温度热力站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64533.X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59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先庭;陈炜;石文星;王宝龙;李天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3/10 | 分类号: | F24D3/10;F24D3/18;F24D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谭云 |
地址: | 10008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出水 温度 热力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出水温度热力站,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以及至少一个吸收式热泵,一次网水路依次流经至少一个所述吸收式热泵、所述第一换热器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进而流向热电厂首站;建筑用户侧高温回水水路,至少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至建筑用户侧供暖系统;建筑用户侧低温回水水路,至少流经所述第二换热器并流至建筑用户侧供暖系统;其中,所述建筑用户侧高温回水水路的出水温度与所述建筑用户侧低温回水水路的出水温度不一致。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可以实现两种不同温度传输至供暖末端,以实现一次网流向热电厂首站的温度降低,热能品位的充分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节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出水温度热力站。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我国建筑供暖能耗逐年升高。发展低温供暖技术是提高热能品位利用和一次能源利用效率的有效手段。目前,地暖、风机盘管、散热器等供暖末端在建筑中成为主流的供暖形式,其中,地暖和散热器占比最大。通常,供热系统中一次网水需要先经过热力站换热之后,再通过二次网水将热量输送到建筑末端进行供暖。随着供暖末端多样化,热力站需要向具有不同末端的建筑进行供暖。因此,通过热力站的系统构建,满足不同供暖末端的高温供水温度需求,提高热能的利用率十分重要。
然而,目前的热力站系统主要是由板式换热器或者吸收式换热器构成,该类热力站均仅能产生一种水温的二次网热水,以满足建筑中不同品位的用热需求。由于不同的供暖末端所需的高温供水温度不同,因此,经常需要再通过换热的方式得到相应的水温,导致了热能品位的浪费,供热量降低,一次网回水温度难以进一步降低等问题。另一方面,热电厂的乏汽温度大约为30摄氏度左右,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建筑供暖末端低温热水需求的优势,将一次网回水温度降低至30摄氏度以下,能够充分地回收乏汽的余热。因此,开发一种适用于双水温需求场景的双出水温度供热站对减低建筑供暖用能,实现热能品位的充分利用,同时降低一次网的回水温度,降低热水输配能耗,增大热网供热量,高效回收热电厂乏汽余热,降低单位建筑面积的热网建设费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出水温度热力站,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热力站无法满足建筑中不同品位的用热需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出水温度热力站,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以及至少一个吸收式热泵,
一次网水路,依次流经至少一个所述吸收式热泵、所述第一换热器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进而流向热电厂首站;
建筑用户侧高温回水水路,至少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至建筑用户侧供暖系统;
建筑用户侧低温回水水路,至少流经所述第二换热器并流至建筑用户侧供暖系统;其中,
所述建筑用户侧高温回水水路的出水温度与所述建筑用户侧低温回水水路的出水温度不一致。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双出水温度热力站,所述吸收式热泵包括第一吸收式热泵和第二吸收式热泵,所述一次网水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吸收式热泵、所述第一吸收式热泵、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吸收式热泵、所述第二换热器以及所述第一吸收式热泵至热电厂首站。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双出水温度热力站,所述吸收式热泵包括第一吸收式热泵和第二吸收式热泵,所述一次网水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吸收式热泵、所述第一吸收式热泵、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吸收式热泵以及所述第一吸收式热泵至热电厂首站。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双出水温度热力站,所述第一吸收式热泵包括第一发生器、第一冷凝器、第一吸收器以及第一蒸发器;
所述第二吸收式热泵包括第二发生器、第二冷凝器、第二吸收器以及第二蒸发器。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双出水温度热力站,所述一次网水路还包括第一水泵,所述一次网水路供水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发生器、所述第一发生器、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二换热器以及所述第一蒸发器进而与热电厂首站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未经清华大学;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45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