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向阻抗功率下垂的并联逆变器功率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64669.0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69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曹以龙;孙乙巧;王昌尧;陈奕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7/48 | 分类号: | H02M7/48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王晓东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双向 阻抗 功率 下垂 并联 逆变器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双向阻抗功率下垂的并联逆变器功率控制方法,其特性在于,包括:
利用前馈策略消除逆变器的固有阻抗;
测量所述逆变器的视在功率,得到虚拟阻抗变化方向及均分所述视在功率,利用简单的通讯线路比较所述视在功率;
根据比较结果对所述逆变器的虚拟阻抗进行实时的、双向的调整,基于辅助参数判断视在功率差值是否收敛;
阻抗功率下垂方程包括,
(zv+zL)new=(zv+zL)-b×S
其中,b表示下垂系数,S表示逆变器注入的视在功率,zv表示虚拟阻抗,zL表示线路阻抗;
所述阻抗功率下垂方程进一步包括,
其中,ΔZmin表示逆变器之间最小阻抗差;
根据处理后的阻抗功率下垂公式可知,该控制方法使虚拟阻抗双向变化,在阻抗功率下垂的计算中,每个控制周期,可以达到对所述视在功率无静差的控制,ΔZmin的存在对逆变器的视在功率差做了限幅,即通过ΔZmin值判断视在功率差值是否收敛;
若不收敛,则需减小阻抗功率下垂速率;
若收敛,当所述视在功率差值收敛在规定值以外时,继续执行上述步骤,当所述视在功率差值收敛在规定值以内时,则停止虚拟阻抗的变化,实现功率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向阻抗功率下垂的并联逆变器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输出电压包括,
其中,L表示电感感值,C表示电容容值,GPR(s)表示电压外环传函,KI表示电流内环比例系数,io表示输出电流,rL表示电感寄生电阻,Vref表示电压基准值,s表示复频域运算的算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双向阻抗功率下垂的并联逆变器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并联逆变器模型推导出单台逆变器向负载或者公共母线注入的功率,包括,
其中,Si表示对应逆变器视在功率,Pi+jQi表示对应逆变器有功无功,表示逆变器等效电势,VPCC表示公共点电压,相位定义0,Zi表示等效阻抗,包括线路阻抗和逆变器固有阻抗,θi表示逆变器等效输出阻抗相位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双向阻抗功率下垂的并联逆变器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进一步包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双向阻抗功率下垂的并联逆变器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垂系数包括,
b=k1·ΔZmax/S
其中,k1表示比例系数,ΔZmax表示与允许线路阻抗差异的最大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双向阻抗功率下垂的并联逆变器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之间最小阻抗差包括,
ΔZmin=k2·bS
其中,k2表示比例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力大学,未经上海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466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