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库制冷系统节能效率的管理系统及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64673.7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3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伍安军;徐春超;滕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易道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13/00 | 分类号: | F25D13/00;F25D29/00;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林淡如 |
地址: | 221400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库 制冷系统 节能 效率 管理 系统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库制冷系统节能效率的管理系统及测试方法,包括多功能测量仪,所述多功能测量仪固定连接有网络传输模块,所述网络传输模块通过网络连接有能效管理系统,所述能效管理系统通过电路连接有大数据分析模型,所述大数据分析模型通过电路连接有辅助分析决策系统,所述多功能测量仪通过电路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风压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风压传感器通过电路并联于多功能测量仪,这样通过在试点冷库应该本方案,可以有效监控和管理技改前后的冷库制冷系统节能效率,精准计算节能比例,为冷库技改的经济可行性提供科学和精确的手段,填补了行业内的该项空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库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库制冷系统节能效率的管理系统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库行业内,所有厂家均提供了基本的冷库制冷功能。基于自有冷库制冷功能的基础上,部分厂家提出了节能概念,并结合温度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通过监控冷库内温度来调节自身制冷功率,达到节能的效果。但现有技术体系下,极少厂家提供第三方的节能效能检测的管理系统及方法,当冷库更换制冷压缩机、增加旁路节能设备、更换保温材料等节能手段实施后,传统的冷库设备提供方或节能技术提供商,无法长期跟踪能耗情况,也无法客观的评定节能效率。
由于我国存量冷库市场数量庞大,遍及全国,当传统冷库要进行技术改造,特别是改造为智慧冷库时,由于投资规模较大,而现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行业内的制冷方案提供商基本都是基于自身研发和代理的设备提供节能方案,但是对于未采用自身制冷设备的情况下,受经济效益的驱动,基本不会提供能耗的测试方法和管理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冷库制冷系统节能效率的管理系统及测试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冷库制冷系统节能效率的管理系统及测试方法,包括多功能测量仪,所述多功能测量仪固定连接有网络传输模块,所述网络传输模块通过网络连接有能效管理系统,所述能效管理系统通过电路连接有大数据分析模型,所述大数据分析模型通过电路连接有辅助分析决策系统,所述多功能测量仪通过电路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风压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风压传感器通过电路并联于多功能测量仪。
优选的,所述大数据分析模型包括中央控制模块和模型建立模块,所述模型建立模块通过电路连接于中央控制模块。
优选的,所述中央控制模块通过电路并联有数据设定模块和数据匹配模块。
优选的,所述数据匹配模块通过电路串联有数据预测模块,所述数据预测模块通过电路串联有数据报告模块。
优选的,所述中央控制模块通过电路并联有数据存储模块,所述数据存储模块通过电路并联于数据设定模块。
优选的,所述网络传输模块为5G网络模块和WIFI模块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冷库制冷系统技改前,在制冷系统出风口处应用多能测量仪,通过一定测试周期的温度、湿度、风压等参数监控,形成技改前参数集;
S2、制冷系统技改后,继续通过多功能测量仪检测相同测试周期的温度、湿度、风压等参数,形成技改后参数集;
S3、将技改前参数集和技改后参数集通过多功能测量仪的5G模块,实时传输给能效管理系统;
S4、能效管理系统通过监控技改前后的制冷系统参数,通过应用节能效率大数据分析模型,生成实时的节能效率分析数据;
S5、输入冷库所在地的经纬度、地域性特点以及天气特征值等参数;
S6、结合输入参数和接收的参数集,生成未来的节能效率预测数据,并进行存储备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易道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易道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46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