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压汽化器及调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65941.7 | 申请日: | 2020-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08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庄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沪东重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7/04 | 分类号: | F17C7/04;F17C13/02;F17C13/04;F17C13/00;F28D21/00;F28F2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7 | 代理人: | 张宁展 |
地址: | 200129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压 汽化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压汽化器及调压方法,其中可调压汽化器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热介质回路、汽化器腔体、液位计和压力传感器,所述包括第一阀门一端连接于汽化器腔体的开口A,第二阀门一端连接于汽化器腔体的开口B,热介质回路连接至汽化器腔体内部,液位计和压力传感器安装于汽化器腔体上,第一阀门的另一端连接至供液回路,第二阀门另一端连接至供气回路。调压方法则采用此可调压汽化器进行调压。本发明所公开的一种可调压汽化器结构简单巧妙,利用一个汽化器即可实现气体的增压和汽化,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调压汽化器及调压方法。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有时工艺上会需要少量的带压力气体,通常工程师会采用泵加汽化器的形式,对流体进行增压和汽化,以达成气体供应的目的。但是对于不稳定小流量用气的情况下,单独配置泵会增加成本和故障点,存在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压汽化器及调压方法,结构巧妙简单,可以完成气体的增压和汽化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调压汽化器,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热介质回路、汽化器腔体、液位计和压力传感器,所述包括第一阀门一端连接于汽化器腔体的开口A,第二阀门一端连接于汽化器腔体的开口B,热介质回路连接至汽化器腔体内部,液位计和压力传感器安装于汽化器腔体上,第一阀门的另一端连接至供液回路,第二阀门另一端连接至供气回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汽化器腔体内部可储存一定液位的待汽化液体,同时可以承受液体汽化后的气体压力。所述热介质回路内部通入热源流体以加热腔体内的待汽化液体,使液体汽化,压力传感器则用于感测汽化器控体内的压力,当达到预定压力后,可打开第二阀门,以将气体供给至供气回路,实现了增压和汽化。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冷却回路,所述冷却回路设置于汽化器腔体的上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回路设置于上部,可对上部高温高压的气体进行冷却,冷却回路可用于汽化器腔体内的降温降压,以便于第二次汽化流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回路包括第三阀门、第四阀门和冷却管,第三阀门一端连接于汽化器腔体上部左侧的开口C,第四阀门一端连接于汽化器腔体上部右侧的开口D,冷却管一端连接于开口C,另一端连接于开口D。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回路的具体结构设置,有利于冷却介质的流入和冷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阀门的另一端及第四阀门的另一端均连接于供液回路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供流回路上的待汽化液体同样可用于冷却回路的供应,以供冷却,可节省成本,也可提升环保性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介质回路设置于汽化器腔体下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于汽化器腔体下部的热介质回路,与通常处于汽化器腔体下部的液体位置相协调,可从下部对待汽化液体进行加热,便于使液体快速汽化。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介质回路包括第五阀门、第六阀门和加热管,第五阀门一端连接于汽化器腔体下部左侧的开口E,第六阀门一端连接于汽化器腔体下部右侧的开口F,加热管设置于汽化器腔体内,加热管一端连接于开口E,另一端连接于开口F。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介质回路的具体结构设置,有利于热介质的流入和加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汽化器腔体上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温度传感器可用于温度的感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口A位于汽化器腔体的下端,开口B位于汽化器腔体的上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A开口有利于待汽化液体的平稳、直接加入,开口B位于上端,便于处于上部气体的高效输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压方法,采用上述任一项方案所述的可调压汽化器进行调压,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沪东重机有限公司,未经沪东重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59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