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到达角和多普勒频移的高精度运动单站直接定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65955.9 | 申请日: | 2020-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2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谢坚;王秋平;汪跃先;王伶;张兆林;陈清浪;丁立超;陶明亮;范一飞;粟嘉;杨欣;韩闯;宫延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11/10 | 分类号: | G01S11/10;G01S5/02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金凤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到达 多普勒频移 高精度 运动 直接 定位 方法 | ||
1.一种基于到达角和多普勒频移的高精度运动单站直接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假设空间中需要定位的目标辐射源个数为Q,运动接收单站具有M个阵元,在运动接收单站的运动轨迹上选取K个位置点分别对目标辐射源信号进行接收,第k个位置处接收到的目标辐射源信号的数据接收模型如下:
其中,bqk为第q个目标辐射源信号到达运动接收单站第k位置点处的路径损耗;ak(pq)为运动接收单站对第q个目标辐射源的阵列响应,ak(pq)的维度为M×1;d为运动接收单站阵元间距,θq为第q个目标辐射源信号的来向角,λ为目标辐射源信号波长,pq为第q个目标辐射源的位置坐标;sqk(·)为第q个目标辐射源信号入射到运动接收单站第k位置点处的信号包络;Ts为采样时间间隔,N为采样快拍数;nk(n)为运动接收单站运动到第K个位置点时接收信号的噪声;
fqk(pq)为第q个目标辐射源相对于运动接收单站第k位置点处的多普勒频移,表达式为:
其中,fc为目标辐射源的载波频率,vk为运动接收单站到达k位置点处的运动速度,pk为运动接收单站到达k位置点处的位置坐标,c是目标辐射源信号的传播速度;
对数据接收模型叠加时间因子,将式(1)的数据接收模型扩展为:
rk(n)=Bk(b,p)sk(n)+wk(n) (3)
其中,rk(n)=[xkT(n),xkT(n+1),,xkT(n+L-1)]T为数据接收模型经过时间因子L叠加之后的结果;wk(n)=[nkT(n),nkT(n+1),…,nkT(n+L-1)]T为噪声矩阵,sk(n)=[s1k(n),s2k(n),…,sQk(n)]T为信号包络矩阵,目标辐射源的位置坐标矩阵;Bk(b,p)=[bk(p1),bk(p2),…,bk(pQ)]为扩展之后的阵列流型矩阵,其中为引入多普勒频移之后的导向矢量,bk(pq)的维度为ML×1,Bk(b,p)维度大小为ML×Q,
步骤2:构造定位单个目标辐射源位置的代价函数:
其中,
满足上式达到最小值的sk(n)的最小二乘解为:
定位单个目标辐射源位置的代价函数等价为:
将上式改写为矩阵形式,有:
引入运动接收单站的运动轨迹上K个位置点接收到的目标辐射源信号数据,式(9)等价于:
其中,B(b,p)=[B1T(b,p)…BKT(b,p)]T,为协方差的块对角矩阵,为运动接收单站到达k位置点处ML×ML维的采样协方差矩阵:
步骤3:利用MVDR准则,式(7)和式(10)分别改写为以下形式:
其中,wopt(b,p)为最优权矢量,表示为:
其中,w(b,p)为加到运动接收单站每个阵元上的权系数组成的权向量;
s.t.wH(b,p)B(b,p)=1
由MVDR准则原理将式(14)变换为:
将式(15)代入式(13),令则
令Bk(b,p)=Λk(p)b,其中,b为目标辐射源到运动接收单站K个位置的路径损耗矢量,代入式(16),则:
式中,λmin(·)表示求取最小特征值,由式(17)矩阵的厄米性质,将式(17)改写为:
则满足上式为最大值的p即为目标辐射源位置,最终得到目标辐射源位置表达式:
完成对目标辐射源的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未经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595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