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视标自适应调节的视力测试方法及可穿戴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66668.X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144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黄武;程德福;陈晓东;张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怡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3/032 | 分类号: | A61B3/032 |
代理公司: | 成都厚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5 | 代理人: | 康丹娜 |
地址: | 6102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自适应 调节 视力 测试 方法 穿戴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景深摄像头测距自适应调节视测视标的方法及可穿戴设备,包括:将不同预设视力等级对应的不同垂直距离、不同大小的视标预设在可穿戴设备中;检测当前用户人脸与可穿戴设备的屏幕之间的垂直距离和用户的眼睛与可穿戴设备的景深摄像头的视线距离;依据垂直距离确定待测视力等级对应的目标视标,并在屏幕显示;接收用户对目标视标的指令;在指令表征无法看清时,降低视力等级进行测试,根据实时的垂直距离调整该视力等级对应的目标视标的大小,并在屏幕上显示;收到视测反馈结果后,依据调整后的目标视标,确定用户的视力。该方案测试视力方便快捷,并且应用于可穿戴设备,方便用户随时对视力进行测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力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视标自适应调节的视力测试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青少年的近视率日益增长,2018年,小学近视率达到36.0%,初中近视率达到71.6%,高中近视率更是高达81.0%。从技术的角度而言,很多青少年视力的变差都是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而渐变的,而学校的视力测试通常半年一次,测出问题为时已晚。为了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对青少年的视力做每日测试并跟踪视力的变化,无疑可以大大加强对青少年视力的保护。保护视力手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通过快速定量评价和监督从而达到保护青少年视力的作用。
传统的视力测试方法通常是使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和测试仪,但是这两种视力测试方法必须有其他人配合才能进行测试,不能独立完成视力测试,而且标准视力表和测试仪体积大,不方便随身携带,给人们经常性测试视力造成了一定的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视标自适应调节的视力测试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视标自适应调节的视力测试方法的方法,包括:
将不同预设视力等级对应的不同垂直距离、不同大小的视标预设在可穿戴设备中;
检测当前用户人脸与可穿戴设备的屏幕之间的垂直距离和所述用户的眼睛与所述可穿戴设备的景深摄像头的视线距离;
在所述垂直距离在预设距离范围内,且所述视线距离约等于所述垂直距离时,依据所述垂直距离确定待测视力等级对应的目标视标,并在所述屏幕显示;
接收所述用户对所述目标视标的指令;
在所述指令表征无法看清时,降低视力等级进行测试,根据实时的垂直距离调整该视力等级对应的所述目标视标的大小,并在所述屏幕上显示;
收到视测反馈结果后,依据调整后的所述目标视标,确定所述用户的视力。
可选地,在所述检测当前用户人脸与可穿戴设备的屏幕之间的垂直距离和所述用户的眼睛与所述可穿戴设备的景深摄像头的视线距离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垂直距离在所述预设距离范围外时,输出用于提示垂直距离过远和/或视线距离过大的提示信息;
或者输出用于提示垂直距离过近和/或视线距离过小的提示信息。
可选地,在所述收到视测反馈结果后,依据调整后的所述目标视标,确定所述用户的视力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预设时长内所述用户的历史视力数据;
依据所述历史视力数据生成视力数据表。
可选地,所述检测当前用户人脸与可穿戴设备的屏幕之间的垂直距离和所述用户的眼睛与所述可穿戴设备的景深摄像头的视线距离的步骤,包括:
调用测距装置测量所述用户与所述屏幕之间的垂直距离;
确定所述垂直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
调用景深摄像头确定用户眼睛与所述景深摄像头的视线距离;
若所述垂直距离在预设距离范围内,且所述视线距离约等于所述垂直距离时,则执行所述依据所述垂直距离确定待测视力等级对应的目标视标,并在所述屏幕显示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怡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怡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66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