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酯装置的热井消泡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66984.7 | 申请日: | 2020-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03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宋厚春;董冲;李博;靖永春;王果连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源宏高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9/00 | 分类号: | B01D19/00;B01J19/18;B01J19/20 |
代理公司: | 郑州芝麻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3 | 代理人: | 李琼 |
地址: | 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长***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酯 装置 热井消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酯装置的热井消泡装置,涉及消泡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聚酯装置的热井消泡装置,包括反应釜和消泡箱,反应釜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安装架,安装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搅拌转轴,搅拌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搅拌转杆,搅拌转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横杆。该聚酯装置的热井消泡装置,通过消泡电机的设置,使该聚酯装置的热井消泡装置具备了消泡的效果,通过收集板、风机、消泡电机、第一滤网、破碎横杆、加热丝、导热层和第二滤网的配合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吸取泡沫到达消泡箱,通过挤压、冲击、和加热进行多重破碎,从而达到了更好的消泡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泡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聚酯装置的热井消泡装置。
背景技术
聚酯是由二元醇或多元醇和二元酸或多元酸缩聚而成,在大分子主链上含有酯键的一大类高聚物的总称。
一般情况,在工业上生产聚酯的方法有以下三种:酯交换法、直接酯化法和环氧乙炔法。无论是上述哪种生产方法,均是将反应所需要的原料(醇和酸),以及催化剂加入到反应釜中,然后通过燃煤、燃气或者电加热棒将导热油加热到反应所需要的温度,一般为220℃~265℃,加热的导热油循环到反应釜的夹层中,再将热量传导给反应釜内的原料,完成聚酯反应,反应釜内进行化学反应时还需要搅拌,因此反应釜内物料极易形成大量起泡。液体内部起泡的产生和破裂可以有助于增加接触表面,加速反应;但是当在液面上产生大量气泡后,就会对生产产生不利影响,由于泡沫的存在,降低了反应釜实际使用容积,降低了其使用率。由于泡沫是由原料液和气体构成,泡沫会随着管道流失,造成了原料液的损失,也就造成了生产产量的损失。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酯装置的热井消泡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聚酯装置的热井消泡装置,包括反应釜和消泡箱,所述反应釜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安装架,安装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搅拌转轴,搅拌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搅拌转杆,搅拌转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横杆,所述搅拌转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搅拌片,搅拌片的形状为螺纹形,所述搅拌转杆的外表面套接有收集板,所述消泡箱的上方开设有透气孔,透气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气管,出气管的一侧铰接有出气挡板,所述消泡箱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内部插接有升降齿条,所述消泡箱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操作块,所述升降齿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电机安装板,电机安装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消泡电机,消泡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消泡转轴,消泡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破碎横杆,所述消泡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抽水机,抽水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导管,第三导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储存箱。
可选的,所述反应釜的上方开设有入料口,入料口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入料导管,入料导管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密封盖,所述反应釜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支撑腿。
可选的,所述收集板的形状为圆形,所述收集板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内侧壁与搅拌转杆的外侧面滑动连接,所述收集板的一侧开设有收集孔,收集孔的数量有八个,且呈环形阵列的形式均匀的分布在收集板的周向,所述收集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收集块,收集块的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收集孔贯穿,所述通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管,所述消泡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风机,风机的下表面与第一导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风机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管,第二导管的一端与消泡箱的一侧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操作块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内部与升降齿条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消泡箱的一侧开设有转孔,转孔的内部插接有转杆,转杆的一端与操作块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转杆的外表面套接有齿轮,齿轮的一侧与升降齿条的一侧啮合,所述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杆,连杆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摇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源宏高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河南源宏高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69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