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单分类器的风、浪要素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67107.1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41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李飞;高志一;林波;屈远;刘思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
主分类号: | G06F17/10 | 分类号: | G06F17/10;G06F17/13;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杜立军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分类 要素 数据 质量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海洋观测数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单分类器的风、浪要素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包括风、浪要素传感器和浮标,所述浮标和风、浪要素传感器测得风、浪的观测数据,将其与风‑浪作用不变量理论曲线进行比对,通过两者之间的曲线偏离度判断数据的质量。本方法以风‑浪作用不变量理论为基本理论依据,通过单分类器算法由计算机模拟风‑浪作用关系并判断数据的质量,在已验数据的应用中可由数据用户指出异常数据即人工订正,并将人工订正后的数据通过本方法迭代训练获得新的质量控制模型,从而提升质量控制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观测数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单分类器的风、 浪要素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海洋观测仪器由于工作环境恶劣,其测得的数据中通常存在异常值,观 测数据质量控制并剔除其中的异常值,是数据应用中的基础环节,业务应用 对质量控制环节的要求为准确和高效,准确性要求是防止被异常数据污染的 资料误导用户或污染后续派生数据,高效性是要求为保证数据质控处理具有 较强的应用时效。
现有海洋观测数据质控方法采用数据质控常用的3σ法和格拉布斯等方 法作为判据,采用风、浪参数互斥法进行相关性检验,该方法主要从数据完 备性和仪器工作状态等角度,分别检验风、浪要素数据中是否存在异常值, 现有海洋观测数据质量控制方法是通用型数据质量控制方法,从实现原理方 面主要侧重于仪器异常属性等角度判别,风、浪要素相关性判据为互斥型判 据,该判据中未有效利用风-浪相互作用的不变性关系,编程实现和计算效率 方面现有方法具有编程复杂和计算效率低的问题,因此,设计出一种基于单分类器的风、浪要素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对于目前海洋观测数据技术领域来 说是迫切需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单分类器的风、浪要素数据质量控制方法,以解决 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种基于单分类器的风、浪要素数据质量控制方 法,包括风、浪要素传感器和浮标,所述浮标和风、浪要素传感器测得风、 浪的观测数据,将其与风-浪作用不变量理论曲线进行比对,通过两者之间的 曲线偏离度判断数据的质量,其中,海面风和浪之间通过观测资料表明其存 在以下不变性关系:
其中和分别为无因次波高和周期,α为经验系数,具体为0.062;
其中g、Hs和U*分别为重力加速度、有效波高和摩擦风速; 其中Ts为有效周期;
海-气界面过程处于局地平衡态,具备良好的不变性,上述不 变性关系为正常风、浪的数据点分布位置,即观测的风、浪数据点应均匀紧 密的分布在该理论曲线附近,反之则违背了风-浪不变性关系,可以判定其为 异常值,由于我国实际风速观测中少有摩擦风速U*数据,而多为10米高风速 U10的数据,且h米高风速Uh与U*呈非线性正相关关系,可写为:
U*=f(h)·Uh (2)
其中h为风速观测高度,而式(2)中的正相关关系会因各测点地理因素 不同而不同,因此,式(1)中的α会随着风速观测高度和测点地理情况不同 而不同,令α=g(h),即有:
本方法将指定观测点历史风-浪数据对数化、无因次化,在训练阶段,以 单分类模型代替理论曲线,设在N维空间中的超球面,半径为R,球心为a, 该控件中的样本点为{xi,i=1,2,…,M},我们可以得到:
(xi-a)(xi-a)T≤R2 (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未经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71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