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控制断开型漏电保护器控制电路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68146.3 | 申请日: | 202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109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倪圣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诚富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3/20 | 分类号: | H02H3/20;H02H3/26;H02H5/04;H02H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控制 断开 漏电 保护 控制电路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多功能控制断开型漏电保护器控制电路及方法,包括高温保护电路、低温保护电路、超压保护电路、外部控制断开电路、漏电芯片U1、互感器ZCT1。该多功能控制断开型漏电保护器控制电路及方法,通过高温保护电路、低温保护电路、超压保护电路、外部控制断开电路等多种控制保护电路对电压进行检测,当检测到电压异常时,漏电芯片U1控制脚A点达到分压比超过1V时,漏电芯片U1的B点输出高电压驱动可控硅SCR1工作,脱扣线圈L1获电,漏电保护器跳闸断电,从而实现了多种功能控制的需求,同时具有高温保护、低温保护、超压保护和外部控制断开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漏电保护器技术领域,具体为多功能控制断开型漏电保护器控制电路及方法。
背景技术
漏电保护器,简称漏电开关,又叫漏电断路器,主要是用来在设备发生漏电故障时对有致命危险的人身触电保护,具有过载和短路保护功能,可用来保护线路或电动机的过载和短路,亦可在正常情况下作为线路的不频繁转换启动之用。现有的断开型漏电保护器控制电路在使用时,功能单一,无法对电路电压进行多种检测保护,导致电压出现问题时,断开型漏电保护器无法及时进行断电,造成诸多隐患。因此我们提出了多功能控制断开型漏电保护器控制电路及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多功能控制断开型漏电保护器控制电路及方法,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多功能控制断开型漏电保护器控制电路及方法,包括高温保护电路、低温保护电路、超压保护电路、外部控制断开电路、漏电芯片U1、互感器ZCT1,所述高温保护电路由热敏电阻NTC1、串联回路R8、R7、D3组成,所述低温保护电路由热敏电阻NTC1、串联回路R9、热敏电阻NTC2、D4组成,所述超压保护电路包括采样回路R10、R11、D2组成,所述外部控制断开电路由J1、光耦U2、C1、R3组成,所述高温保护电路、低温保护电路、超压保护电路、外部控制断开电路分别与漏电芯片U1上的A点电性连接,所述漏电芯片U1上的B点电性连接有可控硅SCR1,所述可控硅SCR1电性连接有脱扣线圈L1。
可选的,所述高温保护电路工作的工作点大于55℃。
可选的,所述低温保护电路工作的工作点小于3℃。
可选的,所述光耦U2外部输入端接受5V及以上的电压控制,控制电流在0.5mA-20mA之间。
可选的,所述R3串接光耦U2后且与漏电芯片U1上的A点电性连接。
可选的,所述R8、热敏电阻NTC1与R7的分压经D3隔离后与漏电芯片U1上的A点电性连接。
可选的,所述R9与热敏电阻NTC2的分压经D4隔离后与漏电芯片U1上的A点电性连接。
可选的,所述R10与R11的分压经D2隔离后与漏电芯片U1上的A点电性连接。
可选的,所述互感器ZCT1与漏电芯片U1电性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控制断开型漏电保护器控制电路及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多功能控制断开型漏电保护器控制电路及方法,通过高温保护电路、低温保护电路、超压保护电路、外部控制断开电路等多种控制保护电路对电压进行检测,当检测到电压异常时,漏电芯片U1控制脚A点达到分压比超过1V时,漏电芯片U1的B点输出高电压驱动可控硅SCR1工作,脱扣线圈L1获电,漏电保护器跳闸断电,从而实现了多种功能控制的需求,同时具有高温保护、低温保护、超压保护和外部控制断开的功能,也可单功能独立使用;且利用最少的元件实现了多功能控制,减小体积和降低成本的同时,利用A点分压比大于1V时,B点即可实现控制输出特征来实现除上述控制以外的其它控制功能,如气敏检测保护,湿度检测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诚富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诚富电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81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