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焦点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68293.0 | 申请日: | 2020-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05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魏进业;杨健君;金名亮;水玲玲;潘新建;易子川;迟锋;张智;刘黎明;吴洁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
主分类号: | G02B7/04 | 分类号: | G02B7/04;G02B7/182 |
代理公司: | 广东中亿律师事务所 44277 | 代理人: | 杜海江 |
地址: | 510631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焦点 系统 | ||
1.一种双焦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左到右依次设置并且相互平行的凸透镜(1)、左反射镜(2)和右反射镜(3),所述左反射镜(2)的正面、背面以及右射反镜的正面均为反射镜面,所述左反射镜(2)正面的反射镜面和右射反镜的反射镜面均设置为面向所述凸透镜(1)的弧形,所述左反射镜(2)和右反射镜(3)均中心开孔;
平行光束经过凸透镜(1)聚焦后,再穿过所述左反射镜(2)中心的孔和右反射镜(3)中心的孔后形成焦点J1;
平行光线从所述凸透镜(1)的外侧射入,先经过所述右反射镜(3)的反射镜面发射,再经过所述左反射镜(2)背面的反射镜面发射,最后穿过所述右反射镜(3)中心的孔形成焦点J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焦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透镜(1)的光心为O1,所述左反射镜(2)的中心处为O2,所述右反射镜(3)的中心处为O3;
所述凸透镜(1)和左反射镜(2)之间的间距为d1,所述左反射镜(2)和右反射镜(3)之间的间距为d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焦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反射镜(2)正面的反射镜面的像距是S1,所述左反射镜(2)正面的反射镜面的物距是S2;
所述右反射镜(3)正面的反射镜面的像距是S3,所述右反射镜(3)正面的反射镜面的物距是S4,物距是S4为无穷大,所述凸透镜(1)的光心O1与焦点J2之间的间距是L2,L2=d1+S4;
所述凸透镜(1)的焦距为f1,所述凸透镜(1)的光心O1与焦点J1之间的间距是L1,则L1=f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焦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镜面的成像公式1为,其中,SA是反射镜面的像距,SB是反射镜面的物距,r是反射镜面的曲率半径;
所述左反射镜(2)正面的反射镜面曲率半径为r1, 所述右反射镜(3)正面的反射镜面曲率半径为r2,并且r2为负值,将r2代入反射镜面的成像公式1,S3也是负值,表示光线在右反射镜(3)的反射镜面的左侧成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焦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光线经过所述右反射镜(3)的反射镜面反射后,成像在所述左反射镜(2)正面的反射镜面的左侧,则所述右反射镜(3)的反射镜面的物距S4=S3+d2,
将代入反射镜面的成像公式1可得,
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未经华南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829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