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浓密机底流非满管的自动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68568.0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8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黄苗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27/02 | 分类号: | G05D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金冬 |
地址: | 423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浓密 机底流非满管 自动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浓密机底流非满管的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浓密机本体,浓密机本体底部分别设有电动阀门和巴歇尔槽,且电动阀门由PLC控制,巴歇尔槽内部分别设有明渠流量计和浸入式浓度计,浓密机本体前端设有泵池,泵池一侧安装电机,泵池下方安装变频器,变频器内设有PID控制器。本浓密机底流非满管的自动控制系统,明渠流量计对放矿流量进行精准检测,浸入式浓度计对浓度进行精准检测,泵池液位计的检测对给矿泵频率在合理范围内尽可能降低频率从而达到降低能耗,通过预设的液位值由PID控制器控制给矿泵频率完成液位的自动调节,达到具有解决了目前浓密机底流非满管状态的自动控制不精确的问题,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和成本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浓密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浓密机底流非满管的自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浓密机底流放矿在无管道泵的自流非满管状态下多数采用的是人工调节电动阀门开度的方式进行底流流量和浓度控制,通过人工采样对当前放矿指标进行检测,因目前浓密机底流放矿自动控制在无管道泵的自流非满管状态下无法有效的控制其放矿浓度和流量,这就导致非满管状态下无法有效准确的对放矿浓度和流量进行控制,其根本在于目前管道浓度计和管道流量计的检测在非满管状态下是不精确的,且人工采样提高了人工劳动强度和成本,针对这些缺陷,从而设计出一种浓密机底流非满管的自动控制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浓密机底流非满管的自动控制系统,具有解决了目前浓密机底流非满管状态的自动控制不精确的问题,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和成本的效果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浓密机底流非满管的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浓密机本体,所述浓密机本体上方左侧开设有入料口,浓密机本体底部分别固定设置有电动阀门和巴歇尔槽,且巴歇尔槽位于电动阀门的下方,巴歇尔槽内部分别设有明渠流量计和浸入式浓度计,巴歇尔槽底部连接有放料管,浓密机本体的前端固定设置有泵池,泵池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泵池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变频器,变频器内部固定设置有PID控制器,泵池内设有泵池液位计,泵池上方固定连接有给矿泵,给矿泵上固定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的一端连接入料口;
所述PID控制器内部设有检测模块、数据收集模块、数据接收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数据发送模块,检测模块输出端电连接数据收集模块输入端,数据收集模块输出端电连接数据接收模块输入端,数据接收模块输出端电连接数据处理模块输入端,数据处理模块输出端电连接数据发送模块输入端,数据发送模块输出端通过无线信号连接终端输入端。
优选的,所述浓密机本体呈漏斗状,且浓密机本体的内壁上均匀覆盖有防腐蚀隔层。
优选的,所述电机电连接电动阀门和给矿泵,且电动阀门由PLC控制。
优选的,所述泵池液位计呈T型,且泵池液位计上设有显示屏。
优选的,所述数据发送模块输出端通过无线信号连接终端输入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湖南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85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井下自动放矿系统
- 下一篇:一种会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