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斜拉式空间桁架基坑内支撑体系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69447.8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75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张信贵;谢肖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B01D47/06 |
代理公司: | 南宁深之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3 | 代理人: | 徐国华 |
地址: | 530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斜拉式 空间 桁架 基坑 支撑 体系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斜拉式空间桁架基坑内支撑体系,包括钢绞线、立柱、腹杆、水平支撑、斜撑和连接件;所述的立柱设于第一道水平支撑中间上部,腹杆安装在任两道水平支撑之间,形成空间桁架,斜撑支于最下一道水平支撑与腰梁之间,钢绞线的两端分别锚固于立柱的顶部和冠梁处,形成斜拉式空间桁架。本发明将空间桁架引入基坑内支撑体系,结构传力明确,整体刚度大,用材省,通过调节钢绞线索力以实现变形可调,且各构件可在工厂预制成标准件,现场施工时各构件间主要通过螺栓连接即可完成安装,可大幅提高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效率、提高施工质量、缩短工期、节约施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斜拉式空间桁架基坑内支撑体系。
背景技术
基坑是一种临时结构,指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其一般可分为有支护基坑和无支护基坑两种。无支护基坑一般在基础埋置不深,施工周期较短,开挖时不影响邻近建筑物安全的情况下被采用。但是当面临以下几种情况:1、基坑壁土质不稳定,并且有地下水的影响。2、放坡或者土方开挖工程量过大、不经济。3、容易受到施工场地或邻近建筑物限制,不能采用放坡开挖。为保证施工的安全与顺利进行,需采取有支护基坑。
基坑支护是为保护地下主体结构施工和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采用的临时性支挡、加固、保护与地下水控制的措施。基坑支护工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确保基坑开挖和基础结构施工安全、顺利进行。(2)确保基坑临近建筑物、地下管道、管线等周边环境正常使用。(3)防止地面出现坍塌、坑底隆起发生。
基坑支护作为一种结构体系,需满足稳定和变形的要求,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基坑支护的结构类型较多,具体应用时可因地制宜进行选取。其中,浅基坑支护的常见支护形式有:(1)锚拉支撑;(2)斜柱支撑;(3)连续式垂直支撑;(4)间断式水平支撑;(5)断续式水平支撑;(6)短柱横隔式支撑;(7)临时挡土墙支撑;(8)型钢桩横挡板支撑;(9)短桩横隔板支撑;(10)临时挡土墙支撑;(11)挡土灌注桩支护;(12)叠袋式挡墙支护。深基坑支护的常见支护形式主要有:(1)土钉墙支护;(2)钢板桩支护;(3)水泥土墙支护;(4)支护桩内支撑支护;(5)支护桩土层锚杆支护;(6)挡土灌注支护桩或地下连续墙支护;(7)支护桩支护;(8)地下连续墙;(9)水泥土桩墙;(10)逆作拱墙。
基坑的水平支护体系包括桩锚杆体系和内支撑体系:桩锚杆体系以支护桩和锚杆作为主要支护构件,但是锚杆一般需要锚固在基坑外部,既会对相邻地块后期的开发造成不利影响,又可能给临近建筑埋下安全隐患。而内支撑体系具有安全可靠、受力合理等特点,其布置于基坑的内部,对基坑外部环境影响小,且可根据土方开挖和地下结构的施工进度进行支设或拆除,搭设形式和施工过程较为灵活,因此工程上一般采用内支撑体系。
目前,深基坑支护主要采用竖向支护加水平内支撑的形式,而水平内支撑主要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钢结构,其中,钢筋混凝土支撑一般为一次性工程,且存在诸多问题:(1)施工工序繁杂,施工周期长;钢筋混凝土支撑的施工工序包括打垫层、绑钢筋、支模板、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等,且支撑体系多呈“井”字排列,数量多,不仅其自身施工需花费很长时间,还会导致基坑开挖的施工进度缓慢。(2)无法循环使用;基坑开挖完成后,钢筋混凝土支撑需进行拆除,由此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3)拆除时危险性大、风险高;钢筋混凝土支撑拆除时一般采用爆破、混凝土破拆等方法,炸药量的控制、埋置位置的确定等需要极为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严重后果。而常用的钢支撑虽然可以回收利用从而减少浪费与环境污染,但是其一般为梁式布置,钢梁刚度小易变形、结构受弯时仅能通过增大梁高加以抵抗,因此支护效率低,所需的支护密度比较大,导致施工空间狭窄,造成施工周期延长,为保证基坑安全往往需要加大用钢量,不够经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大学,未经广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94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备识别功能的智能灯控开关
- 下一篇:一种视频文件监管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