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紫茎泽兰提取物及其在防治水田杂草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69819.7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351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李静波;顾里阳;郑伟;刘冰杰;刘秀;金晨钟;柏连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N65/12 | 分类号: | A01N65/12;A01P1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正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72 | 代理人: | 成姗 |
地址: | 41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泽兰 提取物 及其 防治 水田 杂草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田间治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紫茎泽兰提取物及其在防治水田杂草中的应用。本发明所述紫茎泽兰提取物采用如下方法获得:将紫茎泽兰干燥,粉碎,经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萃取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40~50℃,压力20~30MPa,静态提取1~3h,结合动态25~40min,出口阀温度40~50℃得到。本发明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方法提取紫茎泽兰,存在具有除草活性的生物碱类、烯萜类、茚类衍生物等物质。在培养皿和土壤里的芽前处理后,紫茎泽兰提取物对稗草、千金子、鳢肠、空心莲子草、鸭跖草和异型莎草等水田杂草都有良好的致死作用和生长抑制作用。本发明充分利用恶性杂草紫茎泽兰进行活性物质的提取,变害为宝,成本低廉,提取和操作简便,适于大规模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田间治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紫茎泽兰提取物及其在防治水田杂草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水田杂草种类繁多,据统计,全国稻田杂草有200余种,其中发生普遍、为害严重、最常见的杂草约有40种(分布于各稻区为10~20种)。目前针对水田杂草处理,有效的处理办法主要是采用化学除草剂,例如:二氯喹啉酸、五氟磺草胺、双草醚、敌稗、噁草酮、吡嘧磺隆、苄嘧磺隆、丙草胺等除草剂。由于化学除草剂长期大量使用,不仅对于土壤或人体均存在健康风险;而且杂草抗药性发展迅速,水稻田杂草危害呈加重趋势,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生物农药因为绿色环保、对人体健康风险低和不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用于水田杂草防除的有基于盘长孢状刺盘孢田皂角变种病原菌开发的“Collego”杂生物防除药剂,对水稻田的田皂角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还有其它相关研究报道紫茎泽兰乙醇提取物对水田主要杂草稗草有抑制作用;从水稻中分离的Tricin(5,7,4'-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的化感物质,能够抑制稻田稗草、异型莎草和碎米莎草生长的作用。目前紫茎泽兰提取物对水田主要杂草千金子、鳢肠、空心莲子草、鸭跖草或异型莎草的除草活性未见任何报道。
截止到2018年7月31日经中国农药信息网查询,可用于水稻田的除草剂一共有2171个,除少数“Collego”生物除草剂和生物源助剂,其他均为化学除草剂。因此,需要一种更加绿色经济的办法解决水田杂草处理中的不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化学除草剂引发的高残留和健康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紫茎泽兰提取物。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紫茎泽兰提取物在防治水田杂草中的应用。本发明紫茎泽兰提取物尤其适用于水田杂草的芽前防治。
为达到此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紫茎泽兰提取物,所述紫茎泽兰提取物采用如下方法获得:将紫茎泽兰干燥,粉碎至1~5mm粉末,控制水分3%,经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萃取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40~50℃,压力20~30MPa,静态提取1~3h,结合动态25~40min,出口阀温度40~50℃得到。
本发明还保护所述紫茎泽兰提取物在防治水田杂草中的应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紫茎泽兰提取物用于水田杂草的芽前防治。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水田杂草包括水田稗草、千金子、鳢肠、空心莲子草、鸭跖草或异型莎草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紫茎泽兰提取物的浓度为0.4~6.4g/L。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水田水层高度为1~1.5cm。
本发明采用培养皿法和土壤盆栽法进行杂草芽前处理,并计算生长抑制率和死亡率。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经超临界工艺得到的紫茎泽兰提取物针对各类水田杂草的生长抑制率和致死率良好,与常见的乙醇提取的紫茎泽兰提取物相比,防治效果更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未经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98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