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胶辊辊磨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70834.3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05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刘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益阳市思创传动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5/37 | 分类号: | B24B5/37;B24B5/50;B24B5/35;B24B47/12;B24B41/06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1 | 代理人: | 罗红枚 |
地址: | 413207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胶辊辊磨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胶辊辊磨机,包括:支设于地面的机床体、及转动装设于机床体上的支托辊组和磨辊,支托辊组和磨辊均沿机床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相互平行间隔设置。支托辊组连接有用于驱动其沿自身轴线转动的第一驱动构件,支托辊组用于对转动装设于支托辊组和磨辊之间的待磨削加工的胶辊进行支托和限位,且支托辊组还用于在第一驱动构件的驱动下转动,进而带动胶辊沿轴线反向转动。磨辊连接有用于驱动其沿自身轴线转动的第二驱动构件,磨辊用于在第二驱动构件的驱动下绕与支托辊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进而在转动过程中对胶辊的外周面进行磨削。本发明的胶辊辊磨机工作时,自动化程度高,磨削加工效率高,磨削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辊制造设备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胶辊辊磨机。
背景技术
胶辊是以金属或其他硬质材料为辊芯,外覆胶类材料覆层经过硫化而制作形成的复合辊状结构。其应用广泛,可以用于造纸、印刷、砻谷、冶金、油印等领域。
胶辊成型主要是在金属芯上粘贴包覆橡胶,有包贴法、挤出法、模压法、注压法和注射法等。目前国内主要以机械或手工粘贴成型为主,国外多数已实现了机械自动化。大中型胶辊基本上采用仿形挤出,用压出胶片连续粘贴成型或挤出胶条连续缠绕成型的方式生产。同时,在成型过程中以微机自动控制其规格尺寸和外观形状,有的也可用压出机直角和异形挤出的方法进行成型。
胶辊成型过程中,虽然采用微机自动控制其规格尺寸和外观形状,但成型后的胶辊还需进一步削磨处理,以使其外形尺寸及表面粗糙度达到设计要求。现有技术中,常采用人工手持磨砂纸磨削胶辊的外周面,不仅磨削效率低,磨削效果差,且工人的劳动强度高,并存在一定的操作安全风险,且飞扬的磨削屑也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胶辊辊磨机,以解决现有采用人工磨辊存在的磨削效率低、磨削效果差、工人的劳动强度高、及存在作业风险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胶辊辊磨机,包括:支设于地面的机床体、及转动装设于机床体上的支托辊组和磨辊,支托辊组和磨辊均沿机床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相互平行间隔设置;支托辊组连接有用于驱动其沿自身轴线转动的第一驱动构件,支托辊组用于对转动装设于支托辊组和磨辊之间的待磨削加工的胶辊进行支托和限位,且支托辊组还用于在第一驱动构件的驱动下转动,进而带动胶辊沿轴线反向转动;磨辊连接有用于驱动其沿自身轴线转动的第二驱动构件,磨辊用于在第二驱动构件的驱动下绕与支托辊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进而在转动过程中对胶辊的外周面进行磨削。
进一步地,机床体包括支设于地面的机床基体、及布设于机床基体长度方向两端的安装支座;支托辊组的两端分别转动装设于对应端的安装支座中;磨辊平行布设于支托辊组的上方,且磨辊的两端分别转动装设于对应端的安装支座中;第一驱动构件和第二驱动构件连接于机床体的同一端上。
进一步地,支托辊组包括水平且间隔布设的第一支托辊和第二支托辊,第一支托辊和第二支托辊两者的两端分别转动装设于对应端的安装支座中;转动装设于机床体上的胶辊沿长度方向同时支托于第一支托辊和第二支托辊上。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及与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相连的第一带轮部件,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一带轮部件均设置于机床体上;第一带轮部件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支托辊和第二支托辊的驱动端相连,以驱动第一支托辊和第二支托辊同步、同向绕自身轴线转动;或者第一带轮部件的输出端与第一支托辊的驱动端相连,以驱动第一支托辊绕自身轴线转动,进而带动胶辊绕自身轴线转动,并通过胶辊带动第二支托辊与第一支托辊同向转动;或者第一带轮部件的输出端与第二支托辊的驱动端相连,以驱动第二支托辊绕自身轴线转动,进而带动胶辊绕自身轴线转动,并通过胶辊带动第一支托辊与第二支托辊同向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益阳市思创传动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益阳市思创传动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708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