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堵塞污水快速处理车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71009.5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6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叶远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润贯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3/00 | 分类号: | B60P3/00;C02F9/02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丁倩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江***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堵塞 污水 快速 处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堵塞污水快速处理车,包括车身、格栅机和水力筛。其中格栅机包括格栅机箱体、格栅机筛网、筛筒和格栅机绞龙,格栅机筛网将格栅机箱体分隔为过滤腔和污水腔;筛筒位于过滤腔内由第一驱动件驱动并连通格栅机进料口;格栅机绞龙包括转轴和螺旋叶片,由第二驱动件且一端朝向格栅机出料口;水力筛连通格栅机。本发明因污水在通过筛筒时就已经除去大体积的柔软杂质,所以格栅机绞龙所挤压的都是只含有细小颗粒的混合物,不会发生杂质挂接在格栅机绞龙的问题,此外因实用了水力筛来替代现有处理车中的絮凝沉淀设备,这样就免去了等待污水搅拌沉淀的时间,使处理过程变得快速,同时又不会出现絮凝沉淀物堵塞管道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堵塞污水快速处理车。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保护已然成为我国一个突出的战略问题。其中,污水处理能有效处理城市中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避免污水及污染物直接流入水域,对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污水处理车是一种可以就地处理污水的特种车辆,其可以停靠在污水池旁边,将污水吸如车身上的过滤设备后,就地将污水分为清水和固体废料,具体为:将污水吸入到格栅机中先进行初步地分离,然后加入絮凝剂并进行搅拌和沉淀,再将沉淀后的固液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便得到可排放的清水和可用作废料的固体废料。
现有的污水处理车中,格栅机中一般设置有绞龙,也正因绞龙的存在,污水中一些如塑料袋、食物残渣等杂质会挂接在绞龙的弧形凸缘上,无法被绞龙推出。这样每次在使用完格栅机后,都需要人工使用长杆状的器具伸入进行清掏,否则久而久之会形成堵塞,影响过滤效果。此外、因絮凝搅拌后,污水中回形成大量的固体沉淀物,这些沉淀物在污水流入下一个过滤设备中很容易堵塞住输送用的管道,而管道只能通过拆卸来清理,严重影响整个车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防堵塞污水快速处理车,用以解决现有污水处理车中多个位置都易堵塞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堵塞污水快速处理车,包括:
车身;
格栅机,固定安装于车身的底盘上,包括格栅机箱体、格栅机筛网、筛筒和格栅机绞龙,其中格栅机箱体上开设有格栅机进料口、格栅机出水口和格栅机出料口;格栅机筛网固定连接于格栅机箱体内,格栅机筛网将格栅机箱体内部分隔为过滤腔和污水腔;格栅机进料口和格栅机出料口均连通过滤腔,格栅机出水口连通污水腔;筛筒位于过滤腔内,一端连接于第一驱动件,另一端连通格栅机进料口;格栅机绞龙位于过滤腔内,格栅机绞龙的一端连接于第二驱动件,另一端朝向格栅机出料口;
水力筛,固定安装于车身的底盘上,水力筛连通格栅机出水口。
可选的,格栅机筛网包括两个侧网和一个承载网;承载网的长度方向和格栅机绞龙的轴线方向平行,承载网的宽度方向和水平平面平行,承载网长度方向上的横截面为U形,承载网宽度方向上的两边分别位于格栅机绞龙的两侧,承载网的底部到格栅机绞龙的距离沿承载网的长度方向保持不变;两个侧网分别位于承载网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每个侧网的一边固定连接于承载网,每个侧网背离格栅机绞龙的一边固定连接于格栅机箱体,每个侧网背离格栅机绞龙的一边高于连接格栅机绞龙的一边。
可选的,格栅机还包括多个支撑顶杆和出料门,多个支撑顶杆均固定连接于格栅机箱体的外壁,转轴延伸出格栅机出料口,多个支撑顶杆沿格栅机绞龙的转轴周向分布,每个支撑顶杆的一端均抵接于格栅机绞龙的转轴;格栅机出料门通过螺栓可拆卸地连接于格栅机箱体,格栅机出料门沿承载网长度方向上的投影覆盖排料网、支撑顶杆和格栅机出料口。
可选的,水力筛包括:
分离箱,分离箱上开设有水力筛进水口和水力筛出水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润贯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润贯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710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