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近岸海藻打捞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72763.0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5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宗灵;韩红宾;宋伟;李艳;张学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B60F3/00;A01M21/02;A01D44/00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慧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63 | 代理人: | 朱小燕 |
地址: | 26606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近岸 海藻 打捞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岸海藻打捞装置,包括平台、驱动组件和打捞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可转动设置在平台两侧的多个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包括可转动连接在平台上的轮体和固定在轮体远离平台一侧的螺旋桨;所述打捞组件包括纱网、连接在纱网顶端的悬浮杆、连接在纱网底端的配重杆、固定在平台中部与悬浮杆连接用于收放悬浮杆的第一收卷件和固定在平台尾部与配重杆连接用于收放配重杆的第二收卷件。其可实现近岸海藻的清除,有助于近岸海域环境的保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生物研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近岸海藻打捞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近岸海域绿潮频发,每年4-9月,大量海藻悬浮在近岸水体中,高温下快速腐烂变质,散发的恶臭等异味影响空气质量,腐烂产生的腐败物污染沙滩和近岸水质,严重影响沿岸居民生活和游客的亲海活动。由于近岸海域海藻主要分布在距岸约20m的水体中,分布区域水位在1m以下,且悬浮于水体中,不同水层均有分布,普通船舶无法航行且一般的表层拖网打捞也无法实现清除,给近岸海域的环境造成极大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近岸海藻打捞装置,其可实现近岸海藻的清除,有助于近岸海域环境的保护。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近岸海藻打捞装置,包括平台、驱动组件和打捞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可转动设置在平台两侧的多个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包括可转动连接在平台上的轮体和固定在轮体远离平台一侧的螺旋桨;所述打捞组件包括纱网、连接在纱网顶端的悬浮杆、连接在纱网底端的配重杆、固定在平台中部与悬浮杆连接用于收放悬浮杆的第一收卷件和固定在平台尾部与配重杆连接用于收放配重杆的第二收卷件。
优选的,所述螺旋桨的直径小于轮体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螺旋桨的桨叶与轮体垂直。
优选的,所述第一收放卷件包括固定在平台中部的支撑杆、设置在支撑杆上的第一电机和一端绕设在第一电机上,另一端连接在悬浮杆上的第一牵引绳。
优选的,所述第二收放卷件包括固定在平台尾部的第二电机和一端绕设在第二电机上,另一端连接在配重杆上的第二牵引绳。
优选的,所述纱网的两侧还设置有侧网。
优选的,所述悬浮杆上连接有浮球。
优选的,所述配重杆上连接有配重块。
优选的,还包括切刀组件,所述切刀组件包括设置在平台尾部的弹性件、连接在弹性件底部的弧形护板和设置在护板上的切刀。
优选的,所述弹性件包括固定在平台上的套筒、设置在套筒内的弹簧和穿过平台可活动套设于套筒内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弹簧套设在套筒和限位块之间的连接杆上。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中,平台在浅水区通过轮体驱动平台移动,防止平台搁浅,在深水区借助平台自身浮力,利用螺旋桨驱动平台移动,保证了平台在近岸的正常移动;同时,平台移动时,放线状态下的纱网在配重杆和悬浮杆配合作用下呈张网结构,即配重杆接触海底,悬浮杆悬浮于海面,实现所有水层海藻的打捞;打捞结束后,第一收卷件首先进行收线,将配重杆抵接在平台尾部,然后第二收卷件开始收线,将纱网内收集的海藻全部倾倒的平台上即完成一次打捞;再次进行打捞时,第一收卷件先进行放线,第二收卷件再进行放线,借助平台移动时海水冲击力将纱网再次打开进行海藻的收集。通过循环作业即可实现近岸海藻的清除,有助于近岸海域环境的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优实施例中近岸海藻打捞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弹性件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未经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727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墙布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气体放电显像技术的无创血糖筛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