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TAP端的多路耦合器及其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73784.4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5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兴成;方正勇;唐微;闫志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锐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26 | 分类号: | G02B6/26;G02B6/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01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tap 耦合器 及其 加工 方法 | ||
1.一种带TAP端的多路耦合器,包括输入光纤(1)、输出光纤(2)以及输入光纤和输出光纤之间的不锈钢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光纤(2)为多路输出光纤,其中一路为TAP端(3);所述不锈钢管(4)两端通过钢管封装胶(5)进行固定;所述不锈钢管(4)中间位置设置有基板(8);所述基板(8)直径小于不锈钢管(4)直径,基板(8)长度短于不锈钢管(4)的长度;所述基板(8)两端通过设置的基板封装胶(9)进行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TAP端的多路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管(4)和基板(8)之间设置有圆管(6);所述圆管(6)长度大于基板(8)的长度,小于不锈钢管(4)的长度;所述圆管(6)两端通过圆管封装胶(7)进行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TAP端的多路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封装胶(5)为硅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TAP端的多路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管(6)为石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TAP端的多路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8)为石英。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带TAP端的多路耦合器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多路光纤一次拉锥
②一道封装
③二道封装
④终端处理
⑤三道封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TAP端的多路耦合器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光纤一次拉锥包括使用拉锥机进行如下操作步骤:
①将多路光纤放置在拉锥夹具上,点击预拉键,火头至拉锥位,按照氢气流量93SCCM,氧气流量13SCCM,火头运动长度1.5mm,延时设置值7S进行预拉锥操作,达到延时设置值后停止;
②按照氢气流量93SCCM,氧气流量13SCCM,火头运动速度50mm/min,火头运动长度3mm,夹具运动速度1.5mm/min,预设拉锥长度0.24mm,预设周期结束分光比25%进行操作,达到预设拉锥长度后停止;
③将火头复位,按照氢气流量100SCCM,氧气流量15SCCM,延时设置值2S进行操作,达到延时设置值后停止;
④点击拉锥键,火头在拉锥位,按照氢气流量118SCCM,氧气流量22SCCM,火头运动长度4mm,延时设置值5S进行操作,达到延时设置值后停止;
⑤按照氢气流量115SCCM,氧气流量22SCCM,火头运动速度50mm/min,火头运动长度4.8mm,夹具运动速度2.8mm/min,预设拉锥长度5mm进行操作,达到预设拉锥长度后停止;
⑥按照氢气流量100SCCM,氧气流量10SCCM,延时设置值3S进行操作,达到延时设置值后停止;
⑦按照氢气流量100SCCM,氧气流量10SCCM,火头运动速度30mm/min,火头运动长度5.1mm,夹具运动速度3mm/min进行操作,操作完成后点击停止键;
⑧火头离位,按照按照氢气流量95SCCM,氧气流量5SCCM,火头运动速度20mm/min,火头运动长度3mm,夹具运动速度2mm/min,延时设置值2S进行操作,达到延时设置值后停止;
⑨点击还原键,夹具回到原位,按照按照氢气流量90SCCM,氧气流量10SCCM,火头运动速度10mm/min,夹具运动速度2mm/min,预设周期起始分光比25%,预设周期结束分光比25%进行操作,达到延时设置值后结束拉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TAP端的多路耦合器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光纤一次拉锥之前还包括有清洗物料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TAP端的多路耦合器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处理和三道封装之间还包括有中检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TAP端的多路耦合器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道封装之后还包括有温循老化、测试筛选、品质检验以及包装入库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锐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锐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7378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