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玉米抗旱种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74484.8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29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春;魏雯雯;王永军;胡楠;姜楠;吕艳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B49/06 | 分类号: | A01B49/06;A01B49/04;A01G25/09;A01C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王峰刚 |
地址: | 130033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玉米 抗旱 种植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玉米抗旱种植装置,它包含两个平行设置的开墒装置和位于两个开墒装置之间的驱动箱(6)以及安装在驱动箱(6)上方的水箱(1),该水箱(1)两侧的边沿处直接固定在开墒装置上;所述的开墒装置包含两块相互平行设置的开墒板(2),每块开墒板(2)平面为等腰梯形结构,两块平行的开墒板(2)之间设置有输送带(3),两块平行开墒板(2)的底角之间通过与其转动连接配合的导向辊(4)连接固定成一个整体。本发明能够实现开墒铲土、浇水、播种、覆盖湿土的一套完整的三湿播种作业,整体的自动化程度较高,能够有效的提高玉米在干旱地区的出苗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农业种植设备相关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玉米抗旱种植装置。
背景技术
在面对广大的干旱地区或者在种植玉米时期遭遇干旱季节时,往往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种植方法,目前主要的方法是采用如西山70、西山99、海禾一号等抗旱性能较强的玉米品种,结合三湿的播种技术来提高整体的出苗率,“三湿”法就是湿种子、水或水肥和湿土。播种前先将种子用水浸泡5小时左右,然后经过粉碎整平后的土地整地起垄沟,再在垄顶面处开墒口,接着沿着墒口的长度方向淋水,淋水后然后将经过浸泡的湿种子,最后用湿土覆盖即可并结合日常的水肥管理即可大幅度的提高整体的出苗率,但是种办法整体非常的麻烦,很难实现规模化种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玉米抗旱种植装置,它能有效地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包含两个平行设置的开墒装置和位于两个开墒装置之间的驱动箱6以及安装在驱动箱6上方的水箱1,该水箱1两侧的边沿处直接固定在开墒装置上;
所述的开墒装置包含两块相互平行设置的开墒板2,每块开墒板2平面为等腰梯形结构,两块平行的开墒板2之间设置有输送带3,两块平行开墒板2的底角之间通过与其转动连接配合的导向辊4连接固定成一个整体,两块平行开墒板2的顶角之间通过与其转动连接配合的驱动辊5连接固定成一个整体,所述驱动辊5的一端延伸至驱动箱6内与从动齿轮7轴向固定成一个整体,所述的输送带3经过驱动辊5的驱动经由导向辊4形成一个循环的输送带传动结构;
所述的驱动箱6内设置有一个电机安装板8,该电机安装板8的两端焊接固定在驱动箱6的内壁上,所述的电机安装板8上固定安装有双输出轴驱动电机,该双输出轴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端轴向固定安装有可以与传动链条10啮合配合的驱动链轮9,每个驱动链轮9底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可以与驱动箱6内壁处转动连接配合的导向链轮11,所述驱动箱6底部的两端分别向下垂直凸出一个凹槽12,所述凹槽12的内部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布置与其转动连接配合的转轴13,该转轴13的两端分别经过与其固定安装的第二从动链轮15延伸出驱动箱6与滚轮14固定安装成一体;
所述的传动链条10共计两条,每一条传动链条10经过与其位于同一侧的驱动链轮9,两个第一从动链轮37和两个第二从动链轮15以及两个导向链轮11形成一条首尾相接的传动链结构,所述电机安装板8底部安装有由传动链条10驱动的分种箱16,两个第一从动链轮37分别位于驱动链轮9的两端,每个第一从动链轮37通过一根轴杆38与驱动箱6内壁处转动连接配合,该轴杆38上还固定安装有一个可以与从动齿轮7啮合配合的主动齿轮;
所述水箱1的内部设置有一个水泵17,该水泵17的出水端延伸出水箱1与第一三通18相连通,所述第一三通18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球阀19,该球阀19的端部安装有与其相通的第二三通20,所述第二三通20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与其相通的第一导水管21和第二导水管22,所述第一导水管21的端部延伸至水箱1的下底面与输送带3的上顶面之间并沿输送带3的长度方向平行布置,所述第二导水管22的端部延伸至输送带3的底部与垄顶面处之间;
所述第一导水管21的上设置有数个等距排列的第一喷雾嘴23,该第一喷雾嘴23位于水箱1的下底面与输送带3的上顶面之间;
所述第二导水管22的端部安装有第二喷雾嘴24,该第二喷雾嘴24位于输送带3的底部与垄顶面处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未经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744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