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棉花稀植早熟优质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74841.0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47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吕博;孟庆忠;韩光明;张成;陈全求;蓝家样;易先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2/50 | 分类号: | A01G22/50;A01G24/60;A01G9/029;A01C2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熠邦鼎立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63 | 代理人: | 左永飞 |
地址: |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棉花 早熟 优质 栽培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棉花稀植早熟优质栽培方法,涉及作物栽培技术领域,该棉花稀植早熟优质栽培的制备包括产量籽棉240‑250kg,皮棉95‑100kg,所述产量结构1500‑1600株/667m2,成铃30‑32个/株,单铃重5g以上,衣分40%以上,纤维长度≥30mm,断裂比强度≥30cN/tex,马克隆值≤5.0,生育期≤110d。该棉花稀植早熟优质栽培方法,能够培育壮苗选择杂交优势强、增产潜力大、单株结铃多、単铃重高、抗逆性、适应性强,有利于保墒、抗旱、排水,增强抗风防倒伏能力,有利于行间通风,减少烂铃,棉花适时打顶,可控制顶端优势和株高,避免出现无效花蕾,减少养分消耗,使中下部和内围的蕾铃得到充足的养分,提高成铃率和铃重,增加霜前花产量,同时由于成铃期营养供应充分,可显著提升棉花纤维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棉花稀植早熟优质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棉花,是锦葵科棉属植物的种籽纤维,原产于亚热带。植株灌木状,在热带地区栽培可长到6米高,一般为1到2米,花朵乳白色,开花后不久转成深红色然后凋谢,留下绿色小型的蒴果,称为棉铃,棉铃内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从棉籽表皮长出,塞满棉铃内部,棉铃成熟时裂开,露出柔软的纤维,纤维白色或白中带黄,长约2至4厘米(0.75~1.5寸),含纤维素约87~90%,水5~8%,其他物质4~6%。
市场上,不便根据当地情况,随意种植棉花,且对病虫害粗略防止,导致了棉花产量低、单株结铃少、単铃轻低、抗逆性和适应性低,其次,不便增加活土层,不利于微生物活动,导致保肥能力弱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棉花稀植早熟优质栽培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便根据当地情况,随意种植棉花,且对病虫害粗略防止,导致了棉花产量低、单株结铃少、単铃轻低、抗逆性和适应性低,其次,不便增加活土层,不利于微生物活动,导致保肥能力弱等缺点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棉花稀植早熟优质栽培方法: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棉花稀植早熟优质栽培的制备,该棉花稀植早熟优质高产的制备包括选产量籽棉240-250kg,皮棉95-100kg,所述产量结构1500-1600株/667m2,成铃30-32个/株,单铃重5g以上,衣分40%以上,纤维长度≥30mm,断裂比强度≥30cN/tex,马克隆值≤5.0,纤维长度≥30mm,断裂比强度≥30cN/tex,马克隆值≤5.0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肥料运筹采取稳氮磷、增钾补微的策略,坚持前适、中重、后补的原则。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每667m2棉田准备N:P2O5:K2O=35~40:7.5~12:32~35kg。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移栽时基苗肥占总施肥量的25%左右。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花铃肥分两次施用,用量占总施肥量的60%~65%,第一次初花期用量20%,剩余盛花期使用。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8月上旬增施长桃肥,用量占总施肥量的10%~15%。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磷肥在移栽时一次性施入,钾肥分2次,基肥和第1次花铃肥各施50%。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耕作栽培方式采用育苗移栽,常规露地栽培。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棉花稀植早熟优质栽培方法,该棉花稀植早熟优质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未经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748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