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网针式绝缘子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75255.8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1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华鹏;肖小兵;杨忠;郭刀;补敏;张泰玮;方雪淞;国良彬;王懿;张容菠;文屹;姜浩;文忠进;文峰;李勇辉;黄莉;季江涛;王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G01R15/18;G01R27/0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张行超 |
地址: | 550002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网针式 绝缘子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网针式绝缘子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包括:壳体;第一感应钳臂,弹性铰接述壳体上,第二感应钳臂,弹性铰接于壳体上,并且,第二感应钳臂与第一感应钳臂相对形成检测口;分体式感应线圈,包括第一感应线圈和第二感应线圈,第一感应线圈的部分容置于第一感应钳臂内,第二感应线圈的部分容置于第二感应钳臂内;其中,本装置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第一感应钳臂与第二感应钳臂相互分离开并形成缺口,以便将针式绝缘子钢脚推入到检测口内;在第二状态下,第一感应钳臂与第二感应钳臂在弹性作用下钳合,使第一感应线圈和第二感应线圈闭合,以便感应针式绝缘子钢脚处的电流信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网针式绝缘子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属于配网针式绝缘子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针式绝缘子是10kV配电网中架空线路绝缘支撑的主要高压电气设备,使用数量巨大,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10kV配电网的可靠安全运行。通常在线路正常运行期间,绝缘子始终要受到机械力、电场力、酸雨、污秽等因素影响,会使其绝缘性能逐渐劣化,最终导致绝缘子出现低值、零值现象,引起线路故障,严重影响配电安全运行。
对于输电线路上的绝缘子串,目前有两种测量方案,一种为不带电测量,检测设备自带直流高压发生器,这种方案需在停电线路进行测量;另一种方案为采用分布电压法,通过测量整串绝缘子上每片绝缘子上的分布电压来判定绝缘子是否劣化。然而,由于10KV线路都只有一片绝缘子,所以不能采用此方案。并且,此方案采用测量泄露电流的方法计算出绝缘子的分布电压来判定绝缘子是否劣化,该方案一般用于在线监测整串绝缘子的的绝缘状态,采用的是固定式定点监测,也不能用于10kv线路绝缘子的巡检。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网针式绝缘子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能检测针式绝缘子绝缘性能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配网针式绝缘子检测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
壳体;
第一感应钳臂,弹性铰接于所述壳体上,
第二感应钳臂,弹性铰接于所述壳体上,并且,所述第二感应钳臂与所述第一感应钳臂相对形成检测口;
分体式感应线圈,包括第一感应线圈和第二感应线圈,所述第一感应线圈的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一感应钳臂内,所述第二感应线圈的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二感应钳臂内;
其中,所述装置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感应钳臂与所述第二感应钳臂相互分离开并形成缺口,以便将针式绝缘子钢脚推入到所述检测口内;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感应钳臂与所述第二感应钳臂在弹性作用下钳合,使所述第一感应线圈和所述第二感应线圈闭合,以便感应针式绝缘子钢脚处的电流信号。
在其中一个例子中,所述第一感应钳臂具有接触凸面,所述第二感应钳臂具有接触凹面,所述接触凸面与所述接触凹面配合。
在其中一个例子中,所述第一感应钳臂上具有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二感应钳臂上具有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和所述第二倾斜面相接于所述接触凸面与所述接触凹面的连接处。
在其中一个例子中,所述第一感应钳臂和所述第二感应钳臂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上,并在所述转轴上设有扭簧,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一感应钳臂和所述第二感应钳臂在所述扭簧的作用下钳合,形成封闭的检测口。
在其中一个例子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绝缘杆,连接于所述壳体上。
在其中一个例子中,所述绝缘杆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横向连接于所述第二杆体上。
在其中一个例子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信号处理电路,与所述分体式感应线圈信号连接;
微处理器,与所述信号处理电路信号连接。
在其中一个例子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752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