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糖型丹参颗粒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78028.0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865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马自云;姚强文;张勇;邓欣欣;张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金辉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16 | 分类号: | A61K9/16;A61K36/537;A61K47/36;A61P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41300 四川省资阳市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糖型 丹参 颗粒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糖型丹参颗粒的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制备的无糖型丹参颗粒,指标性成分含量低且质量不稳定的技术问题。它包括下述步骤:(1)丹参前处理;(2)提取;(3)浓缩成浸膏;(4)醇沉;(5)药液浓缩;(6)制粒。本发明提供的无糖型丹参颗粒的制备方法,在醇沉前的进行充分搅拌,确保了浸膏和乙醇混合均匀,指标性成分能够充分溶解;同时在合适的温度下进行醇沉,可以确保药液和药渣有效分离;并且使用沸腾干燥一步制粒,确保干湿比较高的情况下也能很好的制粒,粒型好,收率高;本发明提供的无糖型丹参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的无糖型丹参颗粒,指标性成分含量高且质量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丹参颗粒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无糖型丹参颗粒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制备无糖型丹参颗粒的工艺中,常因为醇沉温度控制不佳或不稳定,导致清液层、混悬层、药渣层分离不开,指标性成分溶出率不稳定,导致指标性成分含量较低且不稳定;并且制粒时,多采用浸膏+辅料混合后以湿整粒的方式来制粒,粒型长短不一,且因为丹参浸膏粘度较大,易粘糊筛网,易导致粒型不好,收率低。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现有技术中制备的无糖型丹参颗粒,由于醇沉温度控制不佳或不稳定,导致指标性成分溶出率不稳定,进而导致无糖型丹参颗粒成品中指标性成分含量较低且不稳定;
2、现有技术中制备的无糖型丹参颗粒,由于采用的是浸膏+辅料混合后以湿整粒的方式来制粒,得到的粒型长短不一,且收率一般只有约90%。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糖型丹参颗粒的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制备的无糖型丹参颗粒,指标性成分含量低且质量不稳定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糖型丹参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丹参前处理
将丹参清洗后进行切段处理;
(2)提取
将经过步骤(1)处理后的丹参进行多次煎煮,将多次煎煮后的药液混合得混合药液;
(3)浓缩成浸膏
将步骤(2)中所得的混合药液减压浓缩制成浸膏,将浸膏浓缩至相对密度≥1.35(70-80℃)后收膏;
(4)醇沉
向步骤(3)所得的浸膏中加入乙醇,充分搅拌,然后在温度为25℃以下静置后取清液;
(5)药液浓缩
将步骤(4)所得清液进行减压浓缩,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20(70-80℃)的浸膏;
(6)制粒
以糊精为底料,使用沸腾干燥制粒机,保持料床温度为48-52℃,将步骤(5)所得的浸膏以1.2-1.5kg/min的流速喷入,同时控制干燥机风机频率40-50Hz,将步骤(5)所得的浸膏与糊精粘合并干燥,制成颗粒;干燥颗粒至水分不高于5%。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所述多次煎煮是将丹参煎煮三次,每次加7-9倍量的水,第一次煎煮前先将丹参浸泡0.8-1.2h;三次煎煮时间分别为1.8-2.2h、1.2-1.8h、1.2-1.8h。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收膏后按丹参:浸膏=1000g:480-520ml的比例调整浸膏体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金辉药业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金辉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780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