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心理学及数据分析的心理及行为分析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79155.2 | 申请日: | 202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20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周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茜 |
主分类号: | G16H20/70 | 分类号: | G16H20/70;G16H50/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心理学 数据 分析 心理 行为 系统 | ||
一种基于心理学及数据分析的心理及行为分析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认知识别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刻度化评估模块以及评估总结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用于录取人口学信息、往期病史、当前负性事件信息、精神分析早期关联负性事件信息、行为特征数据、suds痛苦值数据、voc认知有效度数据的录入子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减少心理咨询师个人经验的差异,提供一种不同类型个人的程序化分析及咨询工具,对咨询效果有稳定性保障。可批量操作,可大批量运用于创伤处理、行为分析及心理咨询,安全可靠,成本低,系统化以及流程化便于大批量传播使用,不仅可以有效的预估心理咨询结果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心理咨询师缺口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心理咨询、行为分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心理学及数据分析的心理及行为分析系统。
背景技术
2017年10月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发布报告显示:在中国,自杀是总人口的第5位死因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中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中国人自杀特征:63%有心理障碍,其中80%自杀者患有抑郁症,但是仅9%到医院的心理科就诊过综上信息,目前国内抑郁症或严重抑郁倾向的人均有心理干预疏导的需求而且需求迫切。
新京报报道,由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的第十一次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在京召开。会上,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马辛指出,我国心理卫生服务的社会需求越来越旺盛,但是,约120万的获证心理咨询师中,仅有三四万人在从事心理咨询专职或兼职工作,心理咨询师缺口多达130万人。
抑郁及各类心理障碍的人群,有以下共性问题:底层有各类局限性的不合理认知以及缺乏足够的家庭支持系统支持。
而目前大多数心理咨询是属于非程序化和模块化操作,心理咨询的结果无法有效预估。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上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心理学及数据分析的心理及行为分析系统如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心理学及数据分析的心理及行为分析系统,包括:
一数据采集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用于录取人口学信息、往期病史、当前负性事件信息、精神分析早期关联负性事件信息、行为特征数据、suds痛苦值数据、voc认知有效度数据的录入子系统;
一认知识别模块,对行为特征数据进行负性认知识别以及正性认知识别,确定行为特征为正性认知或是负性认知;
一数据分析模块,对数据采集模块录入的信息进行多层深入分析;
一刻度化评估模块,对suds痛苦值数据及voc认知有效度数据进行分析前与分析后刻度化评估;
一评估总结模块,通过流程化工作提问方式,录入此次工作后的认知变化及行为发展变化策略,并打印输出报告。
优选地,所述数据分析模块包括:
一人群划分打点模块,对来访者提供的相关个人信息进行用户群划分打点;
一因子分析模块,在若干维度指标中录入行为、关系、互动模式数据,选择分析的变量,以多维几何模型为可视化分析工具,分析多维人群的关系及行为矩阵,提取公性因子,最后进行因子旋转,进行认知行为升级操作。
优选地,所述选择分析的变量包括事件内容、发生事件及行为过程。
优选地,还包括评测系统,所述评测系统用于对录入数据采集模块前的数据进行初步评测。
优选地,所述多维几何模型包括当前事件行为系统多维心理分析矩阵单元、追溯强相关事件行为系统多维心理分析矩阵单元以及重要核心人员行为模式多维心理分析矩阵单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茜,未经周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791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种子加工用灭菌装置
- 下一篇:一种零类产品清洗烘干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