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紧贴挡风玻璃的循环吸水式雨刮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79522.9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067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杨旭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沛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S1/04 | 分类号: | B60S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紧贴 挡风玻璃 循环 吸水 雨刮器 | ||
本发明涉及汽车雨刮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紧贴挡风玻璃的循环吸水式雨刮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侧的左右两边分别固定连接有伸缩滑轨,所述外壳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和伸缩杆,所述复位弹簧远离固定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缩板,所述压缩板顶部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压缩杆,所述压缩杆远离压缩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底部滑动连接有连动滑轨,所述滑动杆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转动杆。该紧贴挡风玻璃的循环吸水式雨刮器,通过汽车发动机带动转动盒转动,转动盒带动外壳转动,外壳带动吸水海绵在挡风玻璃上往复运动,达到吸收挡风玻璃上的雨水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雨刮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紧贴挡风玻璃的循环吸水式雨刮器。
背景技术
雨刮器作为汽车部件里不可或缺的部件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雨刮器可刮除汽车挡风玻璃上的灰尘和雨水,使得挡风玻璃干净透明,从而改善驾驶员的能见度,增加行车安全,目前所有的汽车都带有雨刮器。
目前市面上的汽车雨刮器大都是采用刮扫的原理来清除挡风玻璃上的雨水,当雨刮器完全被雨水浸湿后,就无法做到完全将玻璃上的雨水刮除,雨刷扫过后,会留下四散的细小水流,残留在挡风玻璃上,影响驾驶员的视线。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紧贴挡风玻璃的循环吸水式雨刮器,具备“循环吸水”等优点,解决了“雨水残留”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循环吸水”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紧贴挡风玻璃的循环吸水式雨刮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侧的左右两边分别固定连接有伸缩滑轨,所述外壳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和伸缩杆,所述复位弹簧远离固定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缩板,所述压缩板顶部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压缩杆,所述压缩杆远离压缩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底部滑动连接有连动滑轨,所述滑动杆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外壳顶部的中间位置插接有转动盒,所述转动盒的内侧铰接有压板,所述转动盒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压缩杆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转向杆,所述转动杆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支撑棒。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底部和内部均设置有吸水海绵。
优选的,所述压缩板的左右两端与伸缩滑轨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和伸缩杆在无压力作用下长度相同且交错分布在压缩板和固定板的中间。
优选的,所述压板延伸至转动盒的外部,压板位于转动盒外部的一端为倾斜面。
优选的,所述挡块远离支撑杆的一端为倾斜面,压板的倾斜面与挡块的倾斜面吻合。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在汽车挡风玻璃框架上。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紧贴挡风玻璃的循环吸水式雨刮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紧贴挡风玻璃的循环吸水式雨刮器,通过汽车发动机带动转动盒转动,转动盒带动外壳转动,外壳带动吸水海绵在挡风玻璃上往复运动,达到吸收挡风玻璃上的雨水的目的。
2、该紧贴挡风玻璃的循环吸水式雨刮器,通过挡块带动压板运动,压板带动转动杆运动,转动杆带动滑动杆运动,滑动杆带动压缩杆运动,压缩杆带动压缩板运动,压缩板带动伸缩杆和复位弹簧运动,挤压吸水海绵中的水分,达到雨刮器循环吸水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正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沛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沛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795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