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天尖茶及其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80177.0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147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易晓芹;张樟;王伟;姚呈祥;陶优瑞;蒲永刚;谌环宇;郭力;林可;张明明;洪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茶湖南安化第一茶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08;A23F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宋艳艳 |
地址: | 4130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尖茶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尖茶及其制备工艺。所述制备工艺包括采摘、摊青、摇青、杀青、初揉、渥堆、解块、打火、归堆、理条、干燥、筛制、包装等步骤。所述天尖茶的制备工艺,由于采用鲜叶直接制成成品天尖,无需经过黑毛茶筛分、汽蒸、入篓压制等工序,能够大大简化工艺;得到的天尖茶在外形方面茶叶挺直、扁平,或条索紧直,外形优异,同时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等感官方面均达到了较高标准,且理化指标优异,整体品质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尖茶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天尖茶是以特、一级黑毛茶为主要原料,按照湘尖茶传统加工工艺制成的安化黑茶产品。传统天尖茶制作工艺,需分两次加工过程:即黑毛茶初制以及天尖压制成型。但传统工艺往往存在以下缺点:
1、初始加工工艺复杂,需首先进行黑毛茶初制,再经过筛分、汽蒸等再煮制成天尖茶;
2、所采用的一次渥堆工艺,很有可能造成茶叶在渥堆过程中产生品质劣变,如发酵过度产生酸馊味,发酵过轻无法达到黑茶品质风格要求。
故基于此,提出本发明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天尖茶及其制备工艺。所述天尖茶的制备工艺,由于采用鲜叶直接制成成品天尖,无需经过黑毛茶筛分、汽蒸、入篓压制等工序,能够大大简化工艺;且,得到的天尖茶在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等感官方面均达到了较高标准,同时理化指标优异,整体品质较高。
本发明的方案是,提供一种天尖茶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采摘:摘取一芽一叶或/和一芽两叶的茶树鲜叶,作为制备原料;
(2)摊青:将所述茶树鲜叶进行摊放,期间进行翻叶,完成后得摊青茶;
(3)摇青:将所述摊青茶投入圆筒摇青机,分三次摇青,完成后得摇青茶;
(4)杀青:将所述摇青茶投入滚筒杀青机,依据“嫩叶老杀”原则进行杀青,完成后得杀青茶;
(5)初揉:将所述杀青茶放入揉捻机内进行揉捻,采用“轻-重-轻”原则依次揉捻,完成后得揉捻茶;
(6)渥堆及解块:将所述揉捻茶渥堆发酵,控制茶叶含水量为64~66wt.%,发酵结束后进行解块以防止茶叶板结成坨块,得解块茶;
(7)打火及归堆:将所述解块茶打火干燥,并趁热进行收拢归堆发酵,完成后得归堆茶;
(8)理条:将所述归堆茶投入茶叶理条机或扁茶整形机,待茶叶含水量为10~12wt.%时出料,得理条茶;
(9)干燥:将所述理条茶进一步烘干干燥,得干燥茶;
(10)筛制及包装:采用平园筛将所述干燥茶去头去尾,使茶叶整体规格一致,并通过风选、色选工艺,去除茶叶中的片、末及其它夹杂物,再依据规格、形态进行包装即可。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摊放的厚度为8~12cm,摊放的时间为4~6h;摊放完成的标准为:鲜叶摊放含水量达到68~70wt.%时,且叶质变软、发出清香时,摊青即完成。
优选地,步骤(3)中,摊青茶的单次投入量为20~22kg;圆筒摇青机的转速为28~30r/min;三次摇青的方式为:第一次摇青2~3min,静置1h后,再第二次摇青5~6min,并静置2h,最后第三次摇青10~12min。
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滚筒杀青机的温度控制为220~250℃,杀青的时间为2~4min。
优选地,步骤(5)中,所述“轻-重-轻”原则为:先轻揉5~8min,再加压揉8~10min,最后松压轻揉5~8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茶湖南安化第一茶厂有限公司,未经中茶湖南安化第一茶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01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缆桥架三通及其布置方法
- 下一篇:一种耳鼻喉科用耳道支撑扩张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