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粘膜牵引装置和内窥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80233.0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01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刚;李常青;沈正华;唐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微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A61B1/273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成律师事务所 11646 | 代理人: | 张栋栋 |
地址: | 210032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粘膜 牵引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粘膜牵引装置和内窥系统,涉及医疗器械领域,该粘膜牵引装置包括管体、第一夹子以及牵引件,第一夹子安装于管体的远端,牵引件设置有第一作用部和第二作用部,第一作用部作用于管体的远端,第二作用部用于作用于内窥镜的远端,在牵引件被牵引的情况下,管体的远端与内窥镜的远端相互靠近并保持固定,在牵引件被松开的情况下,管体的远端与内窥镜的远端可各自独立活动。该内窥系统包括前述的粘膜牵引装置。该粘膜牵引装置和内窥系统可以在不增加第一夹子的前提下,保持牵引构件的牵引力,并且手术完成后,不会在人体内滞留第一夹子,减少了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粘膜牵引装置和内窥系统。
背景技术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是比较成熟的胃肠道早癌微创手术,其由于创伤小,不改变消化道结构、避免外科手术风险及减少术后生活质量下降等优点,已经越来越普及。但是对一些ESD治疗困难部位的病灶,需配合内镜辅助牵引技术来获取良好的视野进行手术操作。
目前内镜辅助牵引技术包括金属夹丝线联合牵引技术、金属夹弹力圈联合牵引技术、金属夹牵拉环牵引技术、S-O金属夹牵引技术、磁力锚牵引技术、钳牵引技术和机器人牵引技术等。
现有的这些技术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随着牵引力的降低,会增加金属夹的数量,并且,用于牵引的金属夹在手术结束后会滞留在人体内,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粘膜牵引装置和内窥系统,其能够有效地改善上述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粘膜牵引装置,包括管体、第一夹子以及牵引件,所述第一夹子安装于所述管体的远端,所述牵引件设置有第一作用部和第二作用部,所述第一作用部作用于所述管体的远端,所述第二作用部用于作用于内窥镜的远端;
在所述牵引件被牵引的情况下,所述管体的远端与所述内窥镜的远端相互靠近并保持固定;
在所述牵引件被松开的情况下,所述管体的远端与所述内窥镜的远端可各自独立活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牵引件为柔性结构。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管体为单腔管、双腔管或者多腔管。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腔管中的多个腔道相互嵌套设置;
或者,所述多腔管中的多个腔道绕所述多腔管的轴线环绕设置;
或者,所述多腔管中的多个腔道沿所述多腔管的径向并排设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管体具备第一腔道,所述牵引件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腔道,所述第一作用部作用于所述第一腔道的远端,所述第二作用部位于所述牵引件的远端,并固定连接于所述内窥镜的远端,所述牵引件的近端用于被牵引或松开。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牵引件用于活动地穿设于所述内窥镜的器械通道内,所述第一作用部位于所述牵引件的远端,并用于固定连接于所述管体的远端,所述第二作用部作用于所述内窥镜的器械通道的远端,所述牵引件的近端用于被牵引或松开。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粘膜牵引装置还包括芯杆和滑块,所述芯杆的远端与所述管体的近端连接,所述牵引件穿设于所述芯杆内,所述牵引件的近端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芯杆,以带动所述牵引件相对于所述管体移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粘膜牵引装置还包括第一锁块,所述第一锁块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滑块,以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锁块抵接于所述芯杆,所述滑块与所述芯杆相对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微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微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02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