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脸活体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80265.0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966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谢妍辉;薛传颂;廖晓锋;刁继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V40/40 | 分类号: | G06V40/40;G06V40/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格罗巴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6 | 代理人: | 孙德崇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体 检测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涉及人工智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脸活体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在启动人脸识别功能后,获取待检测对象对应的多模态信息,多模态信息包括人脸图像、环境光信息和人脸姿态信息;根据多模态信息进行活体检测得到活体检测结果,活体检测结果用于指示待检测对象是否为活体。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根据待检测对象对应的多模态信息进行活体检测,由于该多模态信息包括人脸图像、环境光信息和人脸姿态信息,使得活体检测的输入参数在各个维度的特征信息更加丰富,提高了活体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人工智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脸活体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人脸活体检测的主要目的是判断当前的人脸是否为活体人脸,以抵挡假人脸的攻击。人脸活体检测是进行人脸识别之前的重要步骤。随着人脸识别在人脸解锁以及人脸支付等诸多重要领域的应用,采用仿冒人脸来攻击人脸识别的问题日益凸显,人脸活体检测是抵挡仿冒人脸攻击的主要技术路径。
相关技术中,采集待检测对象对应的图像,基于采集的图像对待检测对象进行活体检测,得到待检测对象的活体检测结果。然而,该种活体检测方法仅关注图像方面的信息,关注的信息较局限,容易被攻击,活体检测结果的准确度较低,活体检测的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提出了一种人脸活体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可以利用多模态信息(包括人脸图像、环境光信息和人脸姿态信息)进行活体检测得到活体检测结果,可提高活体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脸活体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启动人脸识别功能后,获取待检测对象对应的多模态信息,多模态信息包括人脸图像、环境光信息和人脸姿态信息;
根据多模态信息进行活体检测得到活体检测结果,活体检测结果用于指示待检测对象是否为活体。
在该实现方式中,在启动人脸识别功能后获取待检测对象对应的多模态信息,根据多模态信息进行活体检测得到活体检测结果,由于该多模态信息包括人脸图像、环境光信息和人脸姿态信息,使得活体检测的输入参数在各个维度的特征信息更加丰富,提高了活体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人脸图像包括初始的第一人脸图像和经过图像信号处理后的第二人脸图像,环境光信息包括第一光照强度信息,人脸姿态信息包括第一人脸姿态角度值。
在该实现方式中,多模态信息包括初始的第一人脸图像、经过图像信号处理后的第二人脸图像、第一光照强度信息和第一人脸姿态角度值,这几种信息组成多模态信息作为活体检测的输入参数,在一方面,可以缩小攻击范围,增加攻击难度,降低被攻击的概率,攻击者需要获取特定姿态(比如正面)或者是特定光照条件下的照片才能攻击成功,同时也避免了因需要处理多帧图像而导致时延的情况;在另一方面,使得活体检测的输入参数在各个维度的特征信息更加丰富,提高了活体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多模态信息进行活体检测得到活体检测结果,包括:
根据第二人脸图像中人脸所在区域,得到第三人脸图像;
对第三人脸图像进行光照强度的预测得到第二光照强度信息,并对第三人脸图像进行人脸姿态角度的预测得到第二人脸姿态角度值;
根据第二光照强度信息、第二人脸姿态角度值和多模态信息进行活体检测得到活体检测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02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