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人拖船用拖缆的自动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80382.7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071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冯居;王建华;王昱博;姜洪岩;王柱亚;郑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21/64 | 分类号: | B63B21/64;B63B35/68 |
代理公司: | 上海互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32 | 代理人: | 成秋丽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 拖船 用拖缆 自动 连接 装置 | ||
本发明披露了一种无人拖船用拖缆的自动连接装置,包括一辆智能小车、小车移动导轨。所述智能小车包括小车基座、上层固定建筑、拖缆固定圆环以及与导轨锁闭装置。小车基座中包含智能系统,包括与岸边操作中心通过无线网络通信的小车控制中心、供电模块以及用来检测拖缆位置和检测是否连接成功的检测模块。所述小车移动导轨,围绕拖船四周铺设在其甲板上,围成圆环状,供智能小车运行及固定使用。在拖船需要进行拖曳工作时,通过拖船上的自动连接装置检测并接收被拖船抛下的拖缆,接住锁闭后开始进行拖曳工作,工作结束后,该装置释放拖缆。整个过程,无需人工操作,相比传统方式更加简单、智能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拖缆的自动连接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无人拖船用拖缆的自动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拖船与被拖船之间采用拖缆连接,多年来,拖缆的连接方式一直没有改变,主要是由于工作难度较大。为了响应智能船舶的发展,拖船拖缆的连接方式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升级,拖缆的自动连接也因而成为研究的热点。
传统的拖缆连接与释放方式主要依靠人工来完成。在拖船甲板上由专门的船员接收被拖船抛过的拖缆,固定在拖船甲板的装置上,释放时也是由船员手动操作。这种方式不仅耗费人工,而且在风浪较大、天气恶劣的情况下很容易存在安全隐患,给拖船工作造成阻碍。因此,采用智能方法进行拖缆自动收放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思考与研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针对上述利用传统方式连接拖缆存在的不足,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无人拖船用拖缆的自动连接装置,为拖缆的自主收放方法的研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在拖船准备进行拖曳工作时,通过拖船上的自动收放装置接收被拖船抛下的拖缆,锁紧后开始工作,工作结束后,该装置释放拖缆。整个过程,无需人工操作,相比传统方式更加简单、便捷、智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拖船用拖缆的自动连接装置,包括一辆智能固定小车、一个小车移动导轨。
所述自动连接装置包括智能小车、小车移动导轨。
所述智能小车包括小车基座、上层固定建筑、拖缆固定圆环以及与导轨锁闭装置;小车基座中包含智能系统,包括与岸边操作中心通过无线网络通信的小车控制中心、供电模块以及用来检测拖缆位置和检测是否连接成功的检测模块;小车基座上安装了上层建筑,用来固定圆环;固定圆环分成两个半圆,安装在固定杆上,初始状态未闭合,内部安装有红外检测装置,用来检测拖缆的连接工作是否完成;在小车基座与导轨相接触的部分还安装有锁闭结构,可将小车锁闭在导轨上,固定住小车。
本发明中,拖缆尾部有一个实心铁球,为便于智能小车检测,铁球设置为大红色,通过颜色检测即可锁定住铁球位置,圆环大小与铁球大小相同,可以在拖缆尾部铁球通过圆环后,关闭圆环,刚好卡住拖缆尾部小球。所述圆环跟踪检测到的拖缆尾部小球位置进行360度的自动旋转。
所述小车移动导轨,围绕拖船四周铺设在其甲板上,围成圆环状,供智能小车运行及固定使用。
本发明中,该自动连接系统根据是否执行收放任务进行拖缆的自主接收和释放,装置简单,操作方便,满足拖缆收放需要,实现拖缆收放要求,在原有拖缆收放装置基础上进行改装和升级,解决了传统拖缆收放方式的弊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事大学,未经上海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03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点云数据处理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油管提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