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透水网格生态护坡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81731.7 | 申请日: | 202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758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白俊峰;章朝峰;麻夏;徐桂珍;潘乐;段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水利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19/10;E02D19/06;C04B28/04;A01G22/00 |
代理公司: | 南昌华成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6 | 代理人: | 黄晶 |
地址: | 330013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水 网格 生态 护坡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护坡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透水网格生态护坡及其施工方法。该透水网格生态护坡包括透水网格,所述透水网格在坡面上呈方形或“人”字形布置;所述透水网格材料为无砂混凝土。所述透水网格呈方形布置时,透水网格断面为“L”形,所述“L”形断面透水网格上部一侧凸出部分为导水坎。所述透水网格呈“人”字形布置时,透水网格断面包含“L”形和“U”形;所述“L”形断面透水网格上部一侧凸出部分为导水坎,所述“U”形断面透水网格上部两侧凸出部分均为导水坎。该生态护坡能够消减水力作用强度,避免坡面发生集中冲刷;有利于加快坡面排水速度,防止出现坡面径流侵蚀边坡;有利于降低地下水位,提高边坡抗滑稳定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护坡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透水网格生态护坡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公路工程的路基、路堑土质边坡、水利工程的堤身迎水坡面以及土坝背水坡面等边坡防护,较多采用混凝土骨架草皮护坡技术,旨在防止边坡受水力侵蚀,恢复生态植被。
混凝土骨架草皮护坡技术,是在土质坡面上安置呈网格状布置的混凝土骨架,并在网格内植草的一项绿色护坡技术。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骨架上截水坎的拦截、导水功能,减少坡面水力冲刷;并通过网格内植被根系的力学加固和地上生物量的水文效应,达到边坡防护和生态环境改善的目的。该项技术是集土力学、植物学、肥料学和环境生态学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工程技术。
然而,这种以拦截、导水为核心技术的护坡结构,水力侵蚀坡面仍然存在,突出表现在:骨架侧边土体冲蚀严重;边坡雨淋沟多有发生,特别是粘性土质开挖边坡,雨淋沟较发育。另外,地下水排出不畅,边坡浅层滑动时有发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防护结构的开挖土质边坡、回填土质边坡坡面水力冲蚀和浅层滑动破坏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透水网格生态护坡及其施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防止土质边坡受水力作用破坏,还能用于打造坡面生态景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透水网格生态护坡,包括透水网格,所述透水网格在坡面上呈方形或“人”字形布置,透水网格断面上部设有导水坎;所述透水网格的材料为无砂混凝土。
进一步地,所述透水网格在坡面上呈方形布置,所述透水网格断面为“L”形,所述“L”形透水网格上部一侧凸出部分为导水坎。
进一步地,所述透水网格在坡面上呈“人”字形布置,透水网格断面包含“L”形和“U”形;所述“L”形透水网格上部一侧凸出部分为导水坎,所述“U”形透水网格上部两侧凸出部分均为导水坎。
进一步地,所述导水坎顶面和一侧侧面均设有一层水泥砂浆抹面。
进一步地,所述透水网格呈方形布置时,方形网格之间面积不大于6.25m²;所述透水网格呈“人”字形布置时,“人”字形网格之间面积不大于12.5m²。
进一步地,所述透水网格呈方形布置时,方形网格之间面积为6.25m²;所述透水网格呈“人”字形布置时,“人”字形网格之间面积为12.5m²。
进一步地,所述无砂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水泥:碎石:水=1:5:0.4;水泥为强度等级为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碎石粒径为16~31.5mm。
进一步地,所述透水网格与边坡土接触面还铺设有无纺土工布,无纺土工布质量为10~15g/m2。
进一步地,所述透水网格生态护坡还包括植被系统,植被系统包括透水网格上部植被和透水网格之间植被;所述透水网格上部植被包括覆盖在透水网格面层的土壤和绿色植物,所述透水网格之间的植被包括坡面土壤和绿色植物;所述覆盖在透水网格面层的土壤厚度不少于2cm,所述绿色植物为草本植物。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由坡顶排水沟、上述透水网格生态护坡和坡脚排水沟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水利职业学院,未经江西水利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17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豆豆粉的生产工艺
- 下一篇:羧基改性石墨烯接枝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