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应于传染病隔离的智能化急救转运舱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82139.9 | 申请日: | 202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86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天兵;张鹏;金宗学;张亚军;黄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G1/02 | 分类号: | A61G1/02;A61G1/04;A61G10/00;A61G1/048;A61G1/056;A61L9/20;A61L9/00;A61L2/10;A61G1/007;A61G1/01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卓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9 | 代理人: | 孙青松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应 传染病 隔离 智能化 急救 转运 | ||
本发明涉及适应于传染病隔离的智能化急救转运舱,包括舱体,所述舱体内可以设有生理信息和/或环境信息采集和监控装置,并设有能够与救护车和远程医疗中心通信的通信系统,所述舱体设有进风通道、出风通道以及消毒装置,所述出风通道接入所述消毒装置,所述消毒装置的消毒仓内设有灭菌用紫外灯和/或灭菌过滤层,所述灭菌过滤层的过滤材料上含有消毒剂,所述舱体的进风通道设置在头侧舱体的侧壁和/或底板上,优选采用微通孔结构或过滤结构,所述舱体的出风通道设置在脚侧舱体的底板和/或侧壁上,优选采用小通孔结构。本发明能够在为患者创造一个较为适宜的环境条件的同时,避免转运过程中传染病传播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应于传染病隔离的智能化急救转运舱。
背景技术
现有用于伤病患者人工转运的设施多采用担架形式,设有底板以及前后担架把手,根据需要,还可以制成担架车的形式,在底板下面安装带自轮子的可升降支架,移动时无需人工抬起,并可以调整底板至所需的高度。担架可以短途独立使用,也可以用于装配在急救车上,现场将患者移到担架上后,将担架连同担架上的患者一同抬入急救车运送至医院或急救中心,再将担架连同担架上的患者一同抬至诊治场地,从现场到诊治场地的全部过程中,患者都是担架上的,担架既是患者的转运设施,也是院前急救的病床。
然而,现有担架上患者所处的空间是开放的,在转运过程中难以控制患者所在的环境温度,也难以有效避免空气的尘埃和污染物质落到患者身体上,在某些情形下,这些外部因素会被患者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特别是对于传染病患者的急救转运,急救人员往往没有或不宜穿戴严格的隔离服装,而为了抢救患者,又需要立即转运,给急救人员或周围环境带来传染风险。
为改善患者在急救转换过程中的环境,申请人曾研发出了密封的急救转换仓,将现有担架改造成密闭的舱式结构,包括由相互连为一体的底板、侧板和端板围成的仓体,所述仓体设有能够盖住其仓体口的仓盖,所述侧板包括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端板包括前端板和后端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分别连接在所述底板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前端板和后端板分别连接在所述底板的前端和后端,所述仓体和/或仓盖上设有能够监测和/或监测仓内患者生命体征的生命体征监测装置。然而,这些密闭的转运仓依然仅适应于非传染病患者,由于患者呼吸需要对舱内进行通风,舱内携带传染源的空气不断排放到周围,给急救人员带来风险。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应于传染病隔离的智能化急救转运舱,以在为患者创造一个较为适宜的环境条件的同时,避免转运过程中传染病传播的风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适应于传染病隔离的智能化急救转运舱,包括舱体,所述舱体设有舱口和与所述舱口配合的舱盖,所述舱体设有进风通道、出风通道以及消毒装置,所述出风通道接入所述消毒装置。
优选地,所述消毒装置包括消毒仓,所述消毒仓内设有灭菌用紫外灯和/或灭菌过滤层,所述灭菌过滤层的过滤材料上含有消毒剂。
优选地,所述出风通道上设有气泵或风机,和/或,所述消毒仓的出口连接有气泵或风机。
优选地,所述舱体的进风通道设置在头侧舱体的侧壁和/或底板上,优选采用微通孔结构或过滤结构。
优选地,采用微通孔结构的进风通道为设置于舱体相应区域的若干微小通孔,采用过滤结构的进风通道包括设置在头侧舱体的侧壁和/或底板上的一个或多个进风短管或进风孔洞,所述进风短管或进风孔洞穿透所述舱体,其内设有过滤材料。
优选地,所述舱体的进风通道的进口连接有加热装置和/或制冷装置。
优选地,所述舱体内分布有若干灭菌用紫外灯,舱体内的灭菌用紫外灯设置在舱体各侧的侧板上,所述舱体内的灭菌用紫外灯的外侧设置对相应紫外线透明的保护罩。
优选地,所述舱体的出风通道设置在脚侧舱体的底板和/或侧壁上,优选采用小通孔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未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21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层物料精准对位打孔夹具
- 下一篇:一种用于连接器的含有多触点的叉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