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隔热结构及气溶胶发生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83396.4 | 申请日: | 202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1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杜昊;胡练球;汪泉;张宁;李青羽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卓力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3/00 | 分类号: | B01J1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2 | 代理人: | 赵胜宝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浪心社区工业三路2号厂房B一层、二层、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热 结构 气溶胶 发生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热结构及气溶胶发生装置,该隔热结构包括内托支架、气流分隔件以及隔热底座,内托支架上端的底端中部开设有贯穿孔,内托支架的外壁与外壳内壁之间形成有环形的气流腔;气流分隔件将气流腔由外至内分隔成两个环形且上端相互连通的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第二气流通道的下端与贯穿孔连通,第一气流通道与外壳上开设的进气口连通;隔热底座用于固定发热体,发热体至少部分通过贯穿孔伸入至收容腔内。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内托支架和气流分隔件将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内部分隔形成有气流通道,通过对流换热带走外壳附件的热量,以保证使用者握持时的舒适性,同时回收这部分热量以供气溶胶形成基质进行二次加热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溶胶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热结构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加热不燃烧气溶胶发生装置主要通过加热元件加热气溶胶发生基体至几百摄氏度释放气溶胶颗粒,然后通过气流运输带出气溶胶。此类气溶胶发生装置体积往往较小,加热区域热量比较集中,导致大量热量较易传递至加热区域外壳,使得加热区域的外壳温度达到45℃以上,超出人体握持舒适温度,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能量的损失,同时加热区域热量过多的传递至电池等元件时,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隔热结构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隔热结构,应用于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外壳内,包括:
内托支架,所述内托支架上端开口形成用于收容气溶胶形成基质的收容腔,所述内托支架的底端中部开设有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贯穿孔,所述内托支架的外壁与所述外壳内壁之间形成有环形的气流腔;
气流分隔件,所述气流分隔件套设在所述内托支架之外并将所述气流腔由外至内分隔成两个环形且上端相互连通的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下端与所述贯穿孔连通,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与所述外壳上开设的进气口连通;
隔热底座,所述隔热底座设置于所述气流分隔件内部的下端,用于固定发热体,所述发热体至少部分通过所述贯穿孔伸入至所述收容腔内,用于加热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的所述气溶胶形成基质以产生气溶胶。
优选地,还包括有套设在所述内托支架之外的隔热元件内套,所述隔热元件内套的内壁与所述内托支架的外壁之间形成所述气流腔。
优选地,所述外壳与所述隔热元件内套之间形成有一环形的真空隔热腔体。
优选地,所述外壳与所述隔热元件内套之间还套设有一环形的隔热元件。
优选地,所述隔热元件采用气凝胶或隔热棉制成。
优选地,所述第二气流通道间隙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间隙宽度,且所述第二气流通道间隙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增加。
优选地,所述内托支架的底端于所述贯通孔的旁侧还开设有多个连通所述收容腔和第二气流通道的连通孔。
优选地,多个所述连通孔呈圆周均匀分布于所述内托支架底端的周缘上。
优选地,还包括有一固定支座,所述气流分隔件的内壁上径向凸设有一限位环,所述隔热底座设于所述气流分隔件内并位于所述限位环下,所述固定支座的上端伸入所述气流分隔件内的下端并通过卡扣和/或紧固件连接,以将所述隔热底座抵持于所述限位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隔热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内托支架和气流分隔件将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内部分隔形成有气流通道,通过气流的对流换热带走外壳附件的热量,以保证使用者握持时的舒适性,同时回收这部分热量以供气溶胶形成基质进行二次加热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卓力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卓力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33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相控超透镜的相机
- 下一篇:一种发热组件及其组装方法、气溶胶发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