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前掠鸭式飞翼气动布局无人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83595.5 | 申请日: | 202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19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霖;卓林广泽;乔治;许荣熙;李桂贤;袁德瀚;谢庚程;安辑;李伊斌;陈诗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勇霖 |
主分类号: | B64C39/12 | 分类号: | B64C39/12;B64C3/10;B64C5/06;B64C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14 | 代理人: | 胡林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掠鸭式飞翼 气动 布局 无人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前掠鸭式飞翼气动布局无人机,包括机身以及与机身连接的主机翼、边条翼、全动鸭翼及全动垂直尾翼,所述全动鸭翼和全动垂直尾翼设于机身的前端,主机翼和边条翼设于机身后端,所述主机翼与机身为一体化结构,通过将飞翼气动布局、鸭式气动布局以及前掠翼气动布局进行融合,使固定翼飞行器的飞行性能得到较好的改善,解决了前掠翼气动发散与结构质量的矛盾,解决了飞翼布局最大升力系数Clmax过小与俯仰操纵性差的问题,解决了鸭式布局结构复杂的问题,并在其机动性能、载重能力、低速性能等方面均有着重大改善,其有效载荷相较于常规气动布局固定翼无人机的升力将提高20%,起降距离缩短35%,最大飞行速度提高5%,最小飞行速度降低3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掠鸭式飞翼气动布局无人机。
背景技术
目前固定翼飞行器有常规布局、无尾布局、三翼面布局等,其主要通过飞行器与空气产生相对运动,利用机翼上下表面的气压差产生升力使飞行器进行飞行,具有载重能力大、飞行速度快等优势,但仍存在低速性能差、起降性能差、机动性能不足的缺陷亟待改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前掠鸭式飞翼气动布局无人机,以改善相关技术中固定翼无人机存在的低速性能差、起降性能差、机动性能不足的缺陷。
一种前掠鸭式飞翼气动布局无人机,包括机身以及与机身连接的主机翼、边条翼、全动鸭翼及全动垂直尾翼,所述全动鸭翼和全动垂直尾翼设于机身的前端,主机翼和边条翼设于机身后端,所述主机翼为飞翼构型,与机身为一体成型连接。
优选地,所述机身长度为650-750mm。
优选地,所述主机翼的翼展为1500-1600mm,翼面积为3700-4000cm2。
优选地,所述主机翼的翼型为C72、RAF 32DOM、NACA 6412或NACA0012。
优选地,所述主机翼的平均气动弦长为279.85mm,展弦比为6.01,前缘后掠角为-27.5°,展向相对厚度排布为22%、17%、14%、10%。
优选地,所述全动鸭翼的翼展为440-540mm,翼面积为660-860cm2。
优选地,所述全动鸭翼的后掠角为4.42°,上反角为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发明通过将飞翼气动布局、鸭式气动布局以及前掠翼气动布局进行融合,使固定翼飞行器的飞行性能得到较好的改善,解决了前掠翼气动发散与结构质量的矛盾,解决了飞翼布局最大升力系数Clmax过小与俯仰操纵性差的问题,解决了鸭式布局结构复杂的问题,并在其机动性能、载重能力、低速性能等方面均有着重大改善,其有效载荷相较于常规气动布局固定翼无人机的升力将提高20%,起降距离缩短35%,最大飞行速度提高5%,最小飞行速度降低30%。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前掠鸭式飞翼气动布局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前掠鸭式飞翼气动布局无人机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前掠鸭式飞翼气动布局无人机的主视图。
附图中,1-主机翼,2-边条翼,3-全动鸭翼,4-全动垂直尾翼,5-机身。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勇霖,未经李勇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35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