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设置有气压分散结构的纺织纤维生产用开松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84553.3 | 申请日: | 202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386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袁东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东平 |
主分类号: | D01G9/00 | 分类号: | D01G9/00;D01G9/14;D01G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7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置 气压 分散 结构 纺织 纤维 生产 用开松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置有气压分散结构的纺织纤维生产用开松装置,包括外壳和进料口,所述外壳的顶端设置有进料口,并且第一空腔开设在横轴的内部,同时第一空腔通过外壳的侧壁内部空间和第一气管的顶端相连通,所述开松辊的下方设置有除杂辊,且除杂辊的中段通过网筒相互连接,并且除杂辊的左右两端均通过连接轴转动安装在外壳上,并且左侧的连接轴通过皮带轮机构和电动机的输出端相连。该设置有气压分散结构的纺织纤维生产用开松装置,重新设计开松辊以及其表面开松凸起结构和开松辊的安装结构,使电动机的运行能够带动开松辊多维转动并利用安装结构的传动,实现风力驱动纤维的充分开松以及避免纤维在开松辊的残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设置有气压分散结构的纺织纤维生产用开松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纺织技术也在飞速的提升,在纺织工艺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艺便是纤维开松,现代技术中一般会使用到机械化的开松装置对纺织纤维进行开松操作,利用电机的运行和开松辊的转动,对缠绕在一起的纤维进行分散操作,同时为了保证纤维开松后的洁净程度,会在装置的下方使用相应的除尘除杂结构,但是现有的纺织用纤维开松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
开松装置的主体结构是相邻分布的两个开松辊,其主体为金属或其他材料的结构,其表面设置有相应的凸起结构,利用两个开松辊的转动来分散纤维,但是由于初始状态下纺织纤维彼此相互纠缠程度较高,普通的开松辊在实际使用时会导致大量纤维在辊体上的残留,大量纤维的堆积容易导致后续开松效果,降低了纺织工艺的整体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置有气压分散结构的纺织纤维生产用开松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开松装置的主体结构是相邻分布的两个开松辊,其主体为金属或其他材料的结构,其表面设置有相应的凸起结构,利用两个开松辊的转动来分散纤维,但是由于初始状态下纺织纤维彼此相互纠缠程度较高,普通的开松辊在实际使用时会导致大量纤维在辊体上的残留,大量纤维的堆积容易导致后续开松效果,降低了纺织工艺的整体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设置有气压分散结构的纺织纤维生产用开松装置,包括外壳和进料口,所述外壳的顶端设置有进料口,且外壳的底端设置有除杂口和支撑脚,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开松辊,且开松辊上设置有开松凸起,并且开松辊固定安装在横轴上,所述横轴转动安装在圆板上,且圆板转动安装在外壳的内侧壁中,所述圆板的外表面安装有转轴,且左侧的转轴穿过外壳的左侧壁延伸至皮带轮机构上,并且转轴的左端通过皮带轮机构和电动机的输出轴相连接,同时电动机安装在外壳的顶端,所述横轴的右端安装有齿轮,且齿轮和齿块相互啮合,并且齿块呈环形等角度固定在安装板的内壁中,并且安装板呈环形固定在外壳的内壁中,所述开松辊的表面开设有气孔,且气孔中覆盖有滤网,并且气孔通过开松辊的内部空间和第一空腔相连通,并且第一空腔开设在横轴的内部,同时第一空腔通过外壳的侧壁内部空间和第一气管的顶端相连通,所述开松辊的下方设置有除杂辊,且除杂辊的中段通过网筒相互连接,并且除杂辊的左右两端均通过连接轴转动安装在外壳上,并且左侧的连接轴通过皮带轮机构和电动机的输出端相连。
优选的,所述外壳右侧的连接轴内部开设有水平贯通的第二空腔,且第二空腔的左端和网筒的内部空间相连通,右端和横管的左端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横管的右侧下端面安装有出料管,且出料管的底端为朝向右下方倾斜分布,并且横管的右端和第二气管的底端相连通,同时第二气管的底端安装有位于出料管右侧的挡网。
优选的,所述第二气管的顶端和气盒相连通,所述气盒水平固定安装在外壳的外壁上,且气盒的内部转动安装有扇轴,并且扇轴的右端安装有扇叶,同时扇轴通过两个相互啮合的第一锥齿和竖轴的底端相连,竖轴的顶端通过两个相互啮合的第二锥齿和右侧的转轴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二气管顶端安装在气盒的下端面,且第二气管位于扇叶的左侧,所述第一气管位于扇叶的右侧,且第一气管的底端同样和气盒的内部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东平,未经袁东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45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视频的目标识别装置和方法
- 下一篇:厨房通风换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