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互感器的极性测试方法、介质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85000.X | 申请日: | 202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312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崔翔;尹相国;马骁;张彬;王磊;宋泽炜;宋志龙;李洋;李辰;赵享栋;焦译;穆小强;靳婷婷;刘平香;王瑜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72 | 分类号: | G01R31/72;G01R3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莎日娜 |
地址: | 750001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互感器 极性 测试 方法 介质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互感器的极性测试方法、介质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控制互感器的二次绕组的开关闭合,同时向互感器发出第一极性测试信号;在互感器的二次绕组的开关闭合第一预设时长后,断开所述二次绕组的开关;在所述二次绕组的开关闭合到断开的过程中,采集所述互感器返回的第二极性测试信号;根据所述第一极性测试信号和所述第二极性测试信号的波形的变化,确定所述互感器的极性;判断所述第二极性测试信号的波形对应的时长是否不大于第二预设时长;若所述波形对应的时长不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则确定所述第二极性测试信号为真实测量信号。本发明可便捷且准确地测试互感器的极性,无需频繁重新接线,无需耗费过多人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互感器的极性测试方法、介质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检修或新投时,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极性测试是必须要做的项目之一。目前我们的极性测试方法是用9V干电池的正、负极分别接在互感器一次侧的极性端和非极性端并做搭、放试验。在测试过程时,至少需要三人配合完成极性测试项目,按相别逐个绕组进行测试,测试过程繁琐且易失误导致准确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互感器的极性测试方法、介质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测试过程繁琐且易失误导致准确度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互感器的极性测试方法,包括:控制互感器的二次绕组的开关闭合,同时向所述互感器发出第一极性测试信号;在所述互感器的二次绕组的开关闭合第一预设时长后,断开所述二次绕组的开关;在所述二次绕组的开关闭合到断开的过程中,采集所述互感器返回的第二极性测试信号;根据所述第一极性测试信号和所述第二极性测试信号的波形的变化,确定所述互感器的极性;判断所述第二极性测试信号的波形对应的时长是否不大于第二预设时长;若所述波形对应的时长不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则确定所述第二极性测试信号为真实测量信号。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互感器的极性测试方法。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互感器的极性测试系统,包括:如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这样,本发明实施例,可便捷且准确地测试互感器的极性,无需频繁重新接线,无需耗费过多人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互感器的极性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取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互感器的极性测试方法。该互感器可以是电压互感器或电流互感器。如图1所示,该极性测试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步骤S1:控制互感器的二次绕组的开关闭合,同时向互感器发出第一极性测试信号。
具体的,可设置控制器来进行控制。二次绕组的数量可以有多个,控制器可选择待测试的二次绕组,采用分时逐一检测的方法对多个二次绕组极性进行测试。
步骤S2:在互感器的二次绕组的开关闭合第一预设时长后,断开二次绕组的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公司,未经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50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