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视障用户实时辨识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85486.7 | 申请日: | 202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810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蕭啟穎;岑仲欣;盧國慶 | 申请(专利权)人: | 創啟社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壹壹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21 | 代理人: | 阮帆 |
地址: | 中国香港科学园科*** | 国省代码: | 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户 实时 辨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视障用户实时辨识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辨识终端:将采集的视障用户面前的图像实时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连续与数字化目标默认值进行对比,当相似度达到阈值时,以语音形式输出;服务器:将辨识终端上传的图像分配至服务终端,将服务终端上传的识别结果发送至对应的辨识终端;服务终端:接收终端上传的图像,再将志愿者人工识别结果发送至服务器;或实时为视障用户提供人工帮助。本发明既可智能辨识视障用户所拍摄的图像,又可将图像上传分配至相应的志愿者,志愿者再将识别信息发送至视障用户,能够实时地、全方位地协助视障用户辨别景物和对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觉协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视障用户实时辨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视障人士需要通过盲文,广播,有声读物和某些只能为其读取特定信息的应用程序来接收其信息。在辨认图像方面,也有一些移动应用程序纯粹透过人工智能来辨认图像。但是人工智能在解决视觉问题上并不通用。人类可以轻松识别信件中的关键信息,而人工智能一般只会读出所有内容。又或者,我们将需要使用许多具有相同格式的图片来训练人工智能,以便能够以这种特定格式提取关键信息。这使到用人工智能来提供视力协助在实际使用上效果并不理想。另一个原因是人的互动对于解决复杂的问题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视障用户实时辨识系统及方法,以协助视障人士辨认图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视障用户实时辨识系统,包括:
辨识终端:将采集的视障用户面前的图像实时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结果连续与数字化目标默认值进行对比,当相似度达到阈值时,以语音形式输出;若未比对到相似度达到阈值时或用户选择进入人工模式时,则将当前的图像上传至服务器;
服务器:将辨识终端上传的图像分配至服务终端,将服务终端上传的识别结果发送至对应的辨识终端;或通过网络实时连接辨识终端和服务终端;
服务终端:对应的志愿者通过服务终端接收辨识终端上传的图像,再将志愿者人工识别结果发送至服务器;或与辨识终端连接,使志愿者与视障用户直接实时通讯,实时为视障用户提供人工帮助。
进一步地,辨识终端中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图像进行预处理,所述图像数据依次进入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第一个卷积层、第二个卷积层、池化层、第一个完全连接层以及第二个完全连接层后输出结果。
进一步地,辨识终端还包括文字识别模块:识别图像中的文字,并以语音的形式输出。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视障用户实时辨识方法,包括:
步骤1:辨识终端将采集的视障用户面前的图像实时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结果连续与数字化目标默认值进行对比,当相似度达到阈值时,以语音形式输出;若未比对到相似度达到阈值时或用户选择进入人工模式时,则将当前的图像上传至服务器;
步骤2:服务器将辨识终端上传的图像分配至服务终端,将服务终端上传的识别结果发送至对应的辨识终端;或通过网络实时连接辨识终端和服务终端;
步骤3:对应的志愿者通过服务终端接收辨识终端上传的图像,再将志愿者人工识别结果发送至服务器;或与辨识终端连接,使志愿者与视障用户直接实时通讯,实时为视障用户提供人工帮助。
进一步地,步骤1中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图像进行预处理,所述图像数据依次进入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第一个卷积层、第二个卷积层、池化层、第一个完全连接层以及第二个完全连接层后输出结果。
进一步地,步骤1还包括:
文字识别子步骤:识别图像中的文字,并以语音的形式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創啟社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創啟社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54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座椅氛围灯布置结构
- 下一篇:视障辅助智能眼镜、系统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