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池定时充电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85794.X | 申请日: | 202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52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关泽强;张飞贺;施志杰;贾宁;范祯科;吴平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00 | 分类号: | B60L53/00;B60L58/10;B60L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丁志新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定时 充电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蓄电池定时充电系统及方法,涉及车辆控制技术领域。蓄电池定时充电系统包括:远程信息处理器使车身控制器唤醒整车控制器并反馈开启反馈信号,将根据开启反馈信号生成的充电开启信号发送至整车控制器,整车控制器根据充电开启信号生成充电指令,使车载充电机根据充电指令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在充电完成时生成充电结束信号,并发送至远程信息处理器,在已发送充电结束信号且未接收到反馈的充电关闭信号时判定远程信息处理器异常,并生成第一异常处理信号,在第一预设关闭时间达到时根据第一异常处理信号生成强制停止指令,使车载充电机根据强制停止指令对蓄电池停止充电,实现主要器件故障后退出充电模式,保证系统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电池定时充电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车辆可实现的功能有着日新月异的进步,而车辆中实现各功能的控制单元都由蓄电池提供电力来源,蓄电池定时充电的方法可避免车辆在静置条件下的电量损耗,以保证车辆正常启动。目前,蓄电池定时充电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定时唤醒整车给蓄电池充电,另一种是实时监测蓄电池的电量,当监测到蓄电池电量低于某一阈值再唤醒整车给蓄电池充电。两种蓄电池定时充电的方法都可以避免电池大量损耗,但整车控制器及控制远程信息处理器中任何一个控制器在故障后,充电系统都不能有效退出充电模式,使得充电工作一直持续进行,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定时充电系统及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充电系统的主要器件出现故障后,不能有效退出充电模式,使得充电工作一直持续进行,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池定时充电系统,所述蓄电池定时充电系统包括:远程信息处理器、车身控制器及整车控制器;
所述远程信息处理器,用于在达到预设唤醒时间时,生成唤醒开启信号,将所述唤醒开启信号发送至所述车身控制器;
所述车身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唤醒开启信号,根据所述唤醒开启信号向所述整车控制器输出唤醒电压,以使所述整车控制器启动;
所述车身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唤醒开启信号生成开启反馈信号,将所述开启反馈信号发送至所述远程信息处理器;
所述远程信息处理器,还用于接收所述开启反馈信号,根据所述开启反馈信号生成充电开启信号,将所述充电开启信号发送至所述整车控制器;
所述整车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充电开启信号,根据所述充电开启信号生成充电指令,将所述充电指令发送至车载充电机,以使所述车载充电机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所述整车控制器,还用于在充电完成时生成充电结束信号,将所述充电结束信号发送至所述远程信息处理器;
所述整车控制器,还用于在已发送所述充电结束信号且未接收到所述远程信息处理器根据所述充电结束信号反馈的充电关闭信号时,判定所述远程信息处理器处于异常状态,并生成第一异常处理信号;
所述整车控制器,还用于在第一预设关闭时间达到时根据所述第一异常处理信号生成强制停止指令,将所述强制停止指令发送至所述车载充电机,以使所述车载充电机对蓄电池停止充电。
可选地,所述车身控制器,还用于在达到第一预设关闭时间且仍接收到所述远程信息处理器发送的唤醒开启信号时,判定所述远程信息处理器及所述整车控制器中至少一个处于异常状态,并生成第二异常处理信号;
所述车身控制器,还用于在第二预设关闭时间达到时根据所述第二异常处理信号生成唤醒强制关闭信号,根据所述唤醒强制关闭信号停止向所述整车控制器输出唤醒电压,以使所述整车控制器停止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57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