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弧触头及断路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86194.5 | 申请日: | 202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358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铁;张银穗;江经华;谭盛武;李俊锋;魏建巍;张超军;孙清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3/02 | 分类号: | H01H33/02;H01H33/53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李凯 |
地址: | 467001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弧触头 断路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弧触头及断路器。弧触头,包括:自力型瓣状触头,包括筒状基体和弹臂,弹臂沿筒状基体的周向间隔布置有多个,弹臂远离筒状基体的一端端部设有接触凸起,接触凸起向内凸出以与适配弧触头接触;外筒体,其一端固定在筒状基体的外侧,另一端悬伸在接触凸起的外侧;盲孔,设置在接触凸起上,盲孔沿筒状基体的径向延伸且开口朝向外筒体;弹簧,设置在所述盲孔内,用于向外筒体的内侧面施加弹性作用力。通过在盲孔内设置弹簧,在断路器合闸时,弹簧能够吸收部分撞击能量,降低弹臂摆动的加速度,从而降低弹臂的弹跳幅度和弹跳时间,有效缩短由弹臂弹跳引起的电弧烧蚀时间,提高动弧触头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弧触头及断路器。
背景技术
充气式高压交流断路器的核心部件是灭弧室,灭弧室内一般采用两组触头,其中主触头用于开关通流,弧触头用于承受开关分合闸时产生的电弧。
目前,较常用的弧触头系统中,动弧触头采用的是自力型瓣状触头,静弧触头采用的是圆柱形杆。断路器在合闸操动时,合闸速度非常快,动弧触头与静弧触头发生撞击,动弧触头的触指瓣会在碰撞后产生径向弹跳;在断路器带电合闸时,动弧触头的径向弹跳会使动弧触头的触指瓣与静弧触头之间产生电弧,对弧触头系统产生烧蚀,同时,电弧能量会使弧触头温度急剧升高,造成动弧触头的触指瓣力学性能下降,在动、静弧触头的碰撞和电动力的作用下,引起动弧触头的塑性变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弧触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动弧触头的径向弹跳容易使动弧触头的触指瓣与静弧触头之间产生电弧,从而对弧触头系统产生烧蚀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断路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弧触头的技术方案是:
弧触头,包括:
自力型瓣状触头,包括筒状基体和弹臂,弹臂沿筒状基体的周向间隔布置有多个,弹臂远离筒状基体的一端端部设有接触凸起,接触凸起向内凸出以与适配弧触头接触;
外筒体,其一端固定在筒状基体的外侧,另一端悬伸在接触凸起的外侧;
盲孔,设置在接触凸起上,盲孔沿筒状基体的径向延伸且开口朝向外筒体;
弹簧,设置在所述盲孔内,用于向外筒体的内侧面施加弹性作用力。
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盲孔内设置弹簧,在断路器合闸时,弹簧能够吸收部分撞击能量,降低弹臂摆动的加速度,从而降低弹臂的弹跳幅度和弹跳时间,有效缩短由弹臂弹跳引起的电弧烧蚀时间,提高动弧触头的使用寿命。此外,当断路器处于合闸位置时,弹簧的压缩作用力作用在接触凸起上,使接触凸起抱紧静弧触头,从而使得动弧触头与静弧触头可靠接触,提高设备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弧触头还包括顶推件,顶推件具有相背设置的弹簧顶压面和顶推面,弹簧的内端顶压在盲孔的孔底,弹簧的外端顶压在弹簧顶压面上,该顶推面与外筒体的内侧面顶推配合,所述弹簧通过顶推件向外筒体的内侧面施加弹性作用力。
有益效果是:通过顶推件的顶推面与外筒体的内侧面顶推配合,避免弹簧的尖端划伤外筒体,而产生金属微粒,进而影响断路器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顶推面为球面。
有益效果是:使得顶推件与外筒体的内壁面接触为点接触,这样能够减小摩擦力,有利于缓冲行程的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为碟簧,所述顶推件包括大径段和小径段,小径段插入碟簧围成的空间内,大径段的外周面与盲孔的内壁面适配,大径段的外侧面构成顶推面,大径段的内侧面构成弹簧顶压面。
有益效果是:保证顶推件在盲孔内的稳定性,避免顶推件在盲孔内晃动。
进一步的,所述弧触头还包括内筒体,内筒体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筒状基体的内侧,另一端支撑在所述弹臂的内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未经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61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