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荧光波长可控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87275.7 | 申请日: | 202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07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林良良;朱相苗;王咪;刘雪昭;齐伟彤;占世轩;赵玉婷;蒋欣怡;温虹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2/15 | 分类号: | C01B32/15;C09K11/65;B82Y40/00;B82Y20/00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刘秋彤;梅洪玉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荧光 波长 可控 量子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布一种荧光波长可控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涉及催化纳米材料领域。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水果汁分散液与氨基酸分散液,并以水果汁以及氨基酸为原料,经微通道反应技术制备碳量子点。所得碳量子点荧光波长可控,可用于有机污染物降解、电化学传感器、发光材料、光电器件等领域。此外,由于来源及制备过程未引入任何化学试剂,所得碳量子点无细胞毒性,在生物成像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采用微通道反应技术,制备条件温和,反应高效,参数可控且可连续化生产,相比较传统高温高压反应釜水热法制备碳量子点优势明显。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催化纳米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荧光波长可控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荧光波长可控且绿色高效的碳量子点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CQDs)是一类直径小于10nm、准球型、但分散的新型荧光碳纳米材料,具有稳定性高、导电性好、低毒、环保、合成路线简单、光学性能可与量子点相媲美等引人注目的特性,在生物医学、光电子、催化和传感领域均有广泛应用。
日前,CQDs多采用复杂、高能耗且反应条件剧烈的制备方法获得。譬如使用激光烧灼法、电弧放电法、电化学技术等方法自上而下将较大的碳结构如石墨、碳纳米管和纳米金刚石分解成CQDs;或者通过化学氧化法、模板法、微波合成法等方式自下而上将微小前驱体,如碳水化合物、柠檬酸盐和聚合物-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合成CQDs。与上述方法相比,水热炭化法制CQDs不仅过程简单,取材广泛,环境友好,而且通过对前驱体、制备条件的选择,能够合成具有特定结构的CQDs。
文献(Ahydrothermal route to water-stable luminescent carbon dots asnanosensors for pH and temperature.Carbon 82(2015):87-95)报道了一个利用水热炭化法制备CQDs的实例,原理是葡萄糖与谷胱甘肽混合液在水热处理过程中,形成GQDs同时表面钝化。此法较为新颖,但是能耗较高、反应时间较长,且反应条件单一,进而影响其后续应用。
CN 104059644A公开了一种氮掺杂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将醇胺类有机物,或醇胺类有机物与氧化剂的混合物,高温处理,即得氮掺杂碳量子点。但该方法能耗也较高,且制得的氮掺杂碳量子点的表面氧化损伤较为严重,继而影响了氮掺杂碳量子点的量子产率和催化活性。
因此,如何一步、温和地制备出荧光波长可控的CQDs是一项具有科研研发和工业应用双重意义的工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制备量子点技术中存在的量子点表面氧化损伤严重、能耗高、产品纯度低以及制备过程复杂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荧光波长可控且绿色高效的碳量子点制备方法。所述方法是利用微通道技术的高效水热炭化法,制得的荧光波长可控碳量子点的成本低廉,反应条件温和,制备过程可控,低能耗,无二次污染,且量子点分散性极好易分离,可将其与其他光敏和电敏材料复合,进而有助于提升污染物降解效能、电化学传感器灵敏度、超级电容器容量、发光材料或光电器件等材料的性能。此外,由于原料来源纯天然无污染,所得碳量子点无细胞毒性,在生物成像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荧光波长可控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水果汁分散液;
(2)准备氨基酸分散液;
(3)将步骤(1)所得水果汁分散液与步骤(2)所得氨基酸分散液通过三通阀连接并混合进入微通道中反应,得到荧光波长可控碳量子点分散液;
任选地,(4)将步骤(3)制得的荧光波长可控碳量子点分散液进行纯化,得到纯化的荧光波长可控碳量子点分散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72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