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材质为Cr3或Cr5的表面淬火中断轧辊的退火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87685.1 | 申请日: | 202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25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培培;刘显用;尚振伟;高玉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中原特钢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38 | 分类号: | C21D9/38;C21D1/26;C21D1/42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02 | 代理人: | 亢志民 |
地址: | 459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材质 cr3 cr5 表面 淬火 中断 轧辊 退火 工艺 | ||
本发明型涉及一种材质为Cr3或Cr5的表面淬火中断轧辊的退火工艺,对50/250HZ双频淬火设备改造,实现单中频感应加热过程,完成淬火中断辊退火过程,方法如下:步骤1)、去掉双频淬火机床上工频感应圈和喷水环,抽干淬火水池的水,变成单中频加热设备;步骤2)、对于淬火中断辊经预热后,采用250HZ加热至低于首次淬火温度50‑80℃,除感应加热温度外,下降速度、旋转速度、感应圈规格均与首次淬火参数一致,完成加热后,不喷水冷却,控制冷却速度在3‑5℃/min,井炉里冷至600±30℃,装炉回火;步骤3)、装炉回火温度低于调质回火温度10‑20℃,保温10‑15h后炉冷至300±10℃出炉空冷,达到了均匀化辊身硬度及组织目的,降低了淬火中断轧辊重新表面热处理开裂导致产品报废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型涉及一种对Φ400-Φ600的锻钢冷轧辊进行表面热处理的材质为Cr3或Cr5的表面淬火中断轧辊的退火工艺,达到了均匀化辊身硬度及组织目的,降低了淬火中断轧辊重新表面热处理开裂导致产品报废的风险,属于热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锻钢冷轧辊(Φ400-Φ600)常采用Cr3或Cr5材质,淬硬层要求20-40mm。要满足淬硬层要求,一般运用双频淬火方式实现。在双频淬火过程中常出现因感应圈漏水、变压器漏水、固定螺钉脱落、电气线路老化烧损、设备突然断电等各种因素造成的淬火中断,导致轧辊辊身一部分处于淬火状态,一部分处于调质状态,对于此类状态轧辊,称之为淬火中断辊。为了继续加工,必须进行退火后重新淬火。常用的退火方式为加热炉慢速升温,在470℃-550℃保温的退火工艺。而此工艺退火,退火后辊身淬火中断部位与其他部位硬度差值在10HSD以上(图2中“常规退火”硬度曲线图),重新淬火时,易在淬火中断部位发生环裂,造成产品报废。鉴于此,需要针对表面淬火特点,结合设备特性,研发一种材质为Cr3或Cr5的淬火中断辊的退火工艺,达到均匀化辊身硬度及组织目的,最终来提高产品重新淬火的合格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淬火中断辊通过常规的退火工艺在重新淬火时易在中断部分发生环裂的特点,而提供一种基于250HZ淬火设备的材质为Cr3或Cr5的表面淬火中断轧辊的退火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材质为Cr3或Cr5的表面淬火中断轧辊的退火工艺,通过对50/250HZ双频淬火设备的改造,实现单中频感应加热过程,通过250HZ感应退火并与加热炉退火相结合,完成淬火中断辊的退火过程,实现降低重新淬火时轧辊在中断部位环裂致报废的风险,具体是按照如下方法进行:
步骤1)、去掉双频淬火机床上的工频感应圈和喷水环,抽干淬火水池的水,变成单中频加热设备;
步骤2)、对于淬火中断辊经预热后,采用250HZ加热至低于首次的淬火温度50-80℃,除感应加热温度外,下降速度、旋转速度、感应圈规格均与按首次淬火的参数保持一致,完成加热后,不喷水冷却,控制冷却速度在3-5℃/min,井炉里冷至600±30℃,将轧辊升起,卸掉工装后装炉回火;
步骤3)、装炉回火温度低于调质回火温度10-20℃,保温10-15h后炉冷至300±10℃出炉空冷。
本发明型具有以下的优点:
1)能够利用50/250HZ双频淬火机床特点并进行改造,适合退火此设备上淬火中断的轧辊(Φ400-Φ600),实现了对设备的充分利用;
2)相对于常规退火工艺,此退火整体时间缩短10-15h;
3)退火后的轧辊整体硬度均匀性好,保持在3-5HSD。辊身整体金相组织一致,均匀性好。淬火中断部位应力去除较为干净,避免再次淬火开裂的风险;
4)感应退火后有回火,可进一步的去除应力,降低重新淬报废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50HZ单中频退火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中原特钢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河南中原特钢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76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