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致密油气储产性能参数原位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87957.8 | 申请日: | 202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52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欧成华;李朝纯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G01N15/08;G01D21/02;E21B4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致密 油气 性能参数 原位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致密油气储产性能参数原位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基于七要素差异,构建原位测试环境条件;二:利用构建的原位测试环境,进行致密油气储产性能参数五阶段原位测试,测取储渗性能参数,并根据储渗性能参数结合测试的相应的温度和内压数据,处理得到致密油气原位条件下的产出量变化曲线,同时运用相似准则折算出待测致密油气衰竭式开采的采出量变化曲线。本发明通过利用七要素差异方法形成原位测试环境条件,进行致密油气储产性能参数五阶段原位测试,实现对页岩油气、致密砂岩油气和致密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储渗性能参数的准确测试,为页岩油气、致密砂岩油气和致密碳酸盐岩油气开发提供可靠的储渗性能参数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致密油气储产性能参数原位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页岩油气、致密砂岩油气和致密碳酸盐岩油气统称为致密油气,广泛分布在北美、亚太、中亚-俄罗斯、拉丁美洲等地区,是当今国际国内石油勘探开发的热点与有效接替。据EIA最新统计,美国2019年致密油气产量超过了美国全年石油总产量的50%,预计到2040年,致密油气产量在美国石油产量中的占比均将持续增加。国内众多学者及机构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中国致密油气的技术可采资源量高达20×108~25×108t,广泛分布于准噶尔、三塘湖、鄂尔多斯、柴达木、四川、松辽、渤海湾等盆地中,是我国未来保持石油生产持续稳定的重要来源。由此可见,致密油气勘探开发对于保障我国、乃至世界石油工业的稳定发展均举足轻重。而围绕致密油气特点,准确可靠地表征致密油气储层在三维空间中的非均质性,则是实现致密油气科学勘探与高效开发的根本前提。
致密油气储层具有不同于常规储层的典型特点:①沉积微相平面变化不大,但岩石类型极其复杂,不同岩石类型发育的孔喉类型复杂多变,造成油气的赋存形式(吸附态与游离态同在)及流动方式(扩散与渗流并存)的复杂性与差异性,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其赋存形式及流动方式都将发生变化;②储层物性差,基质渗透率低,空气渗透率小于1mD,孔隙度小于10%,岩性、物性及含油性的非均质性极其强烈,常规室内测试无法准确测取物性参数;③发育跨越纳米级、微米级到毫米级的喉道、孔隙及裂缝系统,喉道半径极小,孔喉比大,天然裂缝局部发育,常见微裂缝,裂缝的纵横向分布不均,随着内压条件改变带来的应力场变化,将导致孔缝尺寸的微小变化,从而影响到储渗性能的变化。
致密油气储层的上述特征表明:温度、压力及应力条件的改变将导致致密油气储渗性能的变化,致密油气储层储渗性能参数室内实验必须保证在储层原位条件下进行。
当前,致密油气储层储渗性能参数是在岩心夹持器中进行的,普通的岩心夹持器只能施加围压到测试岩样,整个测试环境难以仿真地下储层的高温高压高应力状态,加上致密储层储渗参数的绝对值及通常都较低,细微的环境条件改变都会影响整个测试结果的精度,更不要说连测试环境的显著差异带来的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了。
如申请号为201710702054.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场耦合渗流多功能实验装置及测试方法,提供了一种能够在温度场、压力场、孔隙压力场、渗流场多场耦合状态下进行对致密气、页岩气、致密油、页岩油、天然气水合物、地热非常规能源的渗流开采实验的多场耦合渗流多功能实验装置及测试方法,但没有给出原位条件的仿真方法,因此利用该专利方法还不能实现原位条件下致密储层储渗性能参数的精准测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考虑七要素差异的致密油气储产性能参数原位测试方法,通过利用七要素差异方法形成原位测试环境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建立的致密油气储产性能参数五阶段原位测试技术流程,完成致密储层储渗性能参数的原位测试,实现对页岩油气、致密砂岩油气和致密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储渗性能参数的准确测试,为页岩油气、致密砂岩油气和致密碳酸盐岩油气开发提供可靠的储渗性能参数基础。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致密油气储产性能参数原位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79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