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性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88333.8 | 申请日: | 202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92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30 | 分类号: | G09F9/30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张晓薇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显示 模组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柔性显示模组,所述柔性显示模组划分为弯折区与非弯折区,所述柔性显示模组至少包括: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上的偏光层、设置于所述偏光层上的第一胶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胶层上的覆盖窗、设置于所述覆盖窗上的第二胶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胶层上的保护层;其中,所述覆盖窗在所述弯折区中还形成有多个贯穿的孔洞,所述第一胶层或所述第二胶层完全填充所述覆盖窗中的所述孔洞。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减小由于覆盖窗内设置有孔洞,导致显示面板产生褶皱,进而导致覆盖窗与显示模组层发生剥离的风险,进一步提高了柔性显示模组的折叠功能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柔性显示技术是目前AMOLED(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手机发展的重要趋势,各大面板厂商都在进行着紧锣密鼓的开发中。其中,自2018年底开始,已有数家公司公开发表了折叠显示装置,其在使用时,可为用户提供较大的显示屏幕,而在非使用时,可呈折叠状态,占用较小的储存空间,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追捧。
在现有的可折叠显示模组中,显示面板的上方通常设置有保护层(ProtectiveFilm)、覆盖窗(Cover Window)以及偏光层(Polarizer)等功能层。其中保护层以及覆盖窗起到对显示面板的保护作用,并提升一定的表面硬度,保护层一般位于模组最上方,覆盖窗材质一般为超薄玻璃(Ultra Thin Glass,UTG),其与上方的其他模组层一般通过可满足柔性弯折需求的OCA(Optical clear adhesive,光学透明胶)进行粘结。然而,为了达到更好的弯折能力与减缓效果,覆盖窗在弯折区通常会有图案设计,即在弯折区会形成很多孔洞或沟槽,这便会导致上层的OCA在孔洞区域不可避免的向下凹陷,形成段差,即导致上层的显示模组层出现褶皱,从而影响显示效果;另一方面,随着使用过程中不断的弯折,OCA胶层会被挤压至空洞中,从而使得OCA粘附力下降,大大增加了膜层剥落的风险。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的柔性显示模组中出现的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的柔性显示模组,由于覆盖窗在弯折区会形成很多孔洞或沟槽,导致上层的OCA在孔洞区域不可避免的向下凹陷,形成段差,从而引起上方的显示模组层褶皱,导致覆盖窗与显示模组层产生剥离的风险,进一步影响柔性显示模组的折叠功能可靠性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柔性显示模组,所述柔性显示模组划分为弯折区与非弯折区,所述柔性显示模组至少包括: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上的偏光层、设置于所述偏光层上的第一胶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胶层上的覆盖窗、设置于所述覆盖窗上的第二胶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胶层上的保护层;
其中,所述覆盖窗在所述弯折区中还形成有多个贯穿的孔洞,所述第一胶层或所述第二胶层完全填充所述覆盖窗中的所述孔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胶层完全填充所述覆盖窗中的所述孔洞,所述第一胶层的材料为光学透明树脂;所述第二胶层的材料为光学透明树脂或者光学透明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胶层完全填充所述覆盖窗中的所述孔洞,所述第二胶层的材料为光学透明树脂;所述第一胶层的材料为光学透明胶或者光学透明树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透明树脂为热固化型光学透明树脂或紫外固化型光学透明树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覆盖窗的材料为超薄玻璃,所述保护层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无色聚酰亚胺。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孔洞位于所述弯折区的边缘或者完全覆盖所述弯折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83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