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稻田的龙虾养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88485.8 | 申请日: | 202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33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李良玉;唐洪;张小丽;黄小丽;陈德芳;陈霞;魏文燕;王恒;郭中刚;袁晓梅;程东进;郭云建;李世春;杨马;陈健;刘家星;陶丽竹;吴艳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1/59 | 分类号: | A01K61/59 |
代理公司: | 成都厚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5 | 代理人: | 康丹娜 |
地址: | 611134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稻田 龙虾 养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稻田的龙虾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稻田改造、消塘杀毒、水草种植、苗种投放、饵料投喂、水质管理、病害防治、捕捞与种虾留存、虾稻共养、水稻种植、种虾投放、高温预防、龙虾二次捕捞、低温预防、龙虾及虾苗捕捞。本发明的龙虾养殖方法,通过设置大棚,在夏季可设置遮阳网降低大棚内温度,进而避免小龙虾打洞“夏伏”,在冬季可设置薄膜进行保暖,进而避免小龙虾冬眠,不摄食;通过延长小龙虾夏季、冬季的摄食期,缩短了小龙虾的生长周期,进而实现了一年养三季虾、一季稻,增产增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稻田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稻田的龙虾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稻田养殖是一种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在稻田生态系统进行良性循环的生态养殖模式,著名水生生物专家倪达书曾指出,稻田养殖既可以在省工、省力和省饵料的条件下收获相当数量的水产品,又可以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促使稻谷增收一成以上。
但目前稻田养殖方法与模式不当,产出的小龙虾普遍存在个体较小、色泽较差且病害较多,使得小龙虾的成活率与产量均受到影响,且不能保证养殖户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稻田的龙虾养殖方法,通过设置大棚,在夏季可设置遮阳网降低大棚内温度,进而避免小龙虾打洞“夏伏”,在冬季可设置薄膜进行保暖,进而避免小龙虾冬眠,不摄食;通过延长小龙虾夏季、冬季的摄食期,缩短了小龙虾的生长周期,进而实现了一年养三季虾、一季稻,增产增收。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基于稻田的龙虾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稻田改造:
S11:基础改造:每20-30亩稻田四周距田埂0.7-1.2米处开挖养虾沟,沟宽1.8-3米,深0.8-1.5米,坡比1:1-1.6:1;并在田埂内侧栽种防逃网,稻田的进、排水口建防逃网;
S12:增产改造:建造大棚框架,大棚框架呈方形,大棚框架覆盖稻田及养虾沟;
S20:消塘杀毒:沟内每亩用40-80kg生石灰干塘消毒;
S30:水草种植:消塘杀毒6-8天后上水,在养虾沟及田面移栽伊乐藻,株距、行距1.3-1.5米,每株3-5枝;
S40:苗种投放:稻田水温10-15℃,选择4-6克/只、体质健壮、活力强的小龙虾苗放养,每亩30-50kg;
S50:饵料投喂:选择蛋白质含量26%-30%的全价饲料按比例混合黄豆投喂;
S60:水质管理:田面水深保持30-40cm,养虾沟内水深保持60-100cm;
S70:病害防治:苗种投放后第一个月每间隔13-15天用生石灰泼洒消毒一次;苗种投放后第二至第四个月每隔6-8天用生石灰泼洒消毒一次;
S80:捕捞与种虾留存:苗种投放第五个月将30-35克/只的小龙虾全部捕捞,逐步降低天田水位,让田面小龙虾汇聚到养虾沟内,并将剩余小龙虾集中捕捞后放入暂养池留作种虾,暂养池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5-10%;
S90:虾稻共养:
S91:水稻种植:小龙虾捕捞至暂养池后,选取抗倒伏、抗病能力强的水稻秧进行插秧;
S92:种虾投放:水稻抽穗前进行一次稻丛卷叶螟预防,4-6天后从暂养池内捕捞健壮、完整、重20-30克/只的青壳虾作为种虾放入稻田,每亩稻田放养8-12kg;田面水深15-20cm时,每亩稻田放养4-6克/只的虾苗30-50kg;
S93:高温预防:稻田水温高于30℃,在大棚框架上覆盖遮阳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未经成都市农林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84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