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热磁效应的电池安全管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88681.5 | 申请日: | 202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312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王贺武;王炎;欧阳明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37;H01M10/6557;H01M10/6567;H01M10/6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进京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6 | 代理人: | 魏朋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磁效应 电池 安全管理 系统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热磁效应的电池安全管理系统,包括冷却装置与多个泄流装置。冷却装置用于设置于多个间隔设置的电池单体的顶端。相邻两个电池单体之间形成电池间隙。多个泄流装置设置于冷却装置靠近电池单体的表面,并与所述电池间隙一一对应设置,用于将冷却装置中的液流介质向所述电池间隙释放。通过基于热磁效应的电池安全管理系统,不仅在电池常规温控需求下对多个电池单体进行降温,而且在多个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时,将液流介质倾泄入多个电池间隙之中,对多个电池单体进行降温,实现电池水淹防控,并将多个电池间隙填满,对多个电池单体起到隔热作用,从而对热失控单体及相邻单体进行及时有效的危害抑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热磁效应的电池安全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由于其动力性、耐久性和环境友好性,成为了一种新兴的、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动力来源,现阶段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态势。而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频发,锂离子电池安全性,通常以热失控为基本特征,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当受到外界冲击(如碰撞、挤压、加热、过充等)、或某些电池单体出现内部缺陷(析锂等),电池就有发生热失控的风险。锂离子电池在热失控演进过程中通常伴随着一系列产气、放热的副反应。在电池内部的密闭环境中达到一定压力后会向外界释放高温可燃物(如氢气、一氧化碳、可燃有机电解液等),这也是新能源着火事故的根源。然而,传统的电池安全管理系统无法对热失控单体及相邻单体进行及时、有效的危害抑制。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热磁效应的电池安全管理系统。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热磁效应的电池安全管理系统。所述基于热磁效应的电池安全管理系统包括冷却装置与多个泄流装置。所述冷却装置用于设置于多个间隔设置的电池单体的顶端。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体之间形成电池间隙。多个所述泄流装置设置于所述冷却装置靠近所述电池单体的表面,并与所述电池间隙一一对应设置,用于将所述冷却装置中的液流介质向所述电池间隙释放。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泄流装置包括固定结构、磁感卡扣结构以及磁感阀结构。所述固定结构设置于所述冷却装置的下表面。所述磁感卡扣结构与所述固定结构间隔设置,并位于所述冷却装置的表面。所述磁感阀结构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结构。所述磁感阀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磁感卡扣结构可拆卸连接。其中,当所述磁感阀结构达到温度阈值时,所述磁感阀结构失去磁力,所述磁感阀结构脱离所述磁感卡扣结构,所述液流介质由所述冷却装置进入所述电池间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于热磁效应的电池安全管理系统还包括多个辅助结构。每个所述辅助结构设置于每个所述电池间隙,用于对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体进行隔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结构为中空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装置靠近多个所述电池单体的安全阀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于热磁效应的电池安全管理系统还包括储液装置。所述储液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冷却装置的入口连接,用于给所述冷却装置提供液流介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于热磁效应的电池安全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液流介质控制装置与循环装置。所述第一液流介质控制装置的第一端与所述冷却装置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液流介质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液流介质的流动。所述循环装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液流介质控制装置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循环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装置的入口连接。所述循环装置用于输送所述液流介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于热磁效应的电池安全管理系统还包括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的一端与所述循环装置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散热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装置的入口连接。所述散热装置用于对所述液流介质进行散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于热磁效应的电池安全管理系统还包括回流装置。所述回流装置设置于多个所述电池单体的底端,用于回收所述液流介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86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纤通信视频采集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双面胶片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