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平板式正渗透浓缩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89167.3 | 申请日: | 202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66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俞海英;金水玉;胡鉴耿;付晓靖;金可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4 | 分类号: | C02F1/44;B01D69/12;B01D61/00 |
代理公司: | 浙江英普律师事务所 33238 | 代理人: | 陈小良 |
地址: | 3100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板 渗透 浓缩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板式正渗透浓缩装置。本发明是通过在装置的最外面采用一对夹紧钢板夹紧,紧贴着夹紧钢板的是一对配水板,在配水板往里至少放置一组膜组,一组膜组是由一张正渗透膜和一张隔板组成;在一对配水板分布设置有原料进口、原料出口、汲取液进口和汲取液出口。本发明的优点是具有较高的渗透功效,具有较小的分子量以便能产生较高的渗透压;它应具有无毒性,在产水中能够安全存在;它与正渗透膜应该具有化学兼容性,即它不会与膜发生化学反应,且不会将膜降解;在制备饮用水的过程中,它应该能方便且经济的与渗透水进行分离并且能够重复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板式正渗透浓缩装置。
背景技术
正渗透(Forwardosmosis,FO)是一种不需外加压力做驱动力,而仅依靠渗透压驱动的膜分离过程。正渗透膜分离技术相对于外加压力驱动的膜分离技术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不需要外加压力或者在很低的外加压力下运行,而且膜污染情况相对较轻,能够持续长时间的运行而不需要清洗。正渗透膜分离技术目前在国际上诸如美国、新加坡、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已得到大量研究和应用。本文综述了正渗透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以及国际上的应用研究现状,并展望了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正渗透是指水从较高水化学势(或较低渗透压)一侧区域通过选择透过性膜流向较低水化学势(或较高渗透压)一侧区域的过程。不同于反渗透过程,正渗透过程的驱动力是渗透压,而非外加压力。在具有选择透过性膜的两侧分别放置两种具有不同渗透压的溶液,一种为具有较低渗透压的原料液(Feedsolution),另一种为具有较高渗透压的驱动液(Drawsolution),正渗透正是应用了膜两侧溶液的渗透压差作为驱动力,才使得水能自发地从原料液一侧透过选择透过性膜到达驱动液一侧。从图1还可看出,当对渗透压高的一侧溶液
施加一个小于渗透压差(Δπ)的外加压力(ΔP)时,水仍然会从原料液压一侧流向驱动液一侧,这种过程叫做压力阻尼渗透 (Pressure-retardedosmosis,PRO)。压力阻尼渗透的动力仍然是渗透压,因此它也是一种正渗透过程。相反,当外加压力(ΔP)大于渗透压压差(Δπ)时,水会从渗透压较高的驱动液一侧流向渗透压较低的原料液一侧,这种过程则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反渗透。
驱动液是正渗透过程顺利进行的关键组成部分,驱动液应具有比原料液更高的渗透压,以便能够产生渗透压差,为正渗透过程提供驱动力。用作驱动液的溶质叫做驱动溶质,最理想的驱动溶质应该具备以下条件:(1)它应该具有较高的渗透功效,即它在水中应该具有较高的溶解度,以及它应该具有较小的分子量以便能产生较高的渗透压;(2)它应具有无毒性,在产水中能够安全存在;(3)它与正渗透膜应该具有化学兼容性,即它不能与膜发生化学反应,且不能将膜降解;(4)在制备饮用水的过程中,它应该能方便且经济的与渗透水进行分离并且能够重复使用。纵观对正渗透膜分离过程的研究历史,如何选取合适的驱动液一直是研究的重要课题。
现有的正渗透装置基本上都是采用卷式或中空纤维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更换膜片,我们基于这些情况,提出可以更换膜片、可以错流与逆流运行模式的平板式正渗透浓缩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开发一种平板式正渗透浓缩装置。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平板式正渗透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的最外面采用一对夹紧钢板夹紧,紧贴着夹紧钢板的是一对配水板,在配水板往里至少放置一组膜组,一组膜组是由一张正渗透膜和一张隔板组成;在一对配水板分布设置有原料进口、原料出口、汲取液进口和汲取液出口。在装置中,可重复叠装10-1200对隔板与正渗透膜,最后再加一张配水板与夹紧钢板组装成一台正渗透组器;
作为优选,上述一种平板式正渗透浓缩装置的原料进口、汲取液出口分别两块配水板的上部;原料出口、汲取液进口分别位于两块配水板的下部,可充分利用液体的自重、以节省能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91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烹饪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能干细胞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