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避免对肉成分造成破坏的鲜肉解冻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89360.7 | 申请日: | 202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35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卢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小帘栊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B4/07 | 分类号: | A23B4/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避免 成分 造成 破坏 鲜肉 解冻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避免对肉成分造成破坏的鲜肉解冻装置,包括装置外壳、皮带轮组、加热箱、第一导水管和吹风装置,所述装置外壳下端安装有支撑底座,且装置外壳上放置有电动机,并且电动机上安装有转动轴,同时转动轴与装置外壳相互连接,所述皮带轮组安装在转动轴上,且转动轴上安装有第一搅拌杆,并且第一搅拌杆与第二搅拌杆相互连接。该避免对肉成分造成破坏的鲜肉解冻装置,通过放置箱实现对鲜肉进行放置,而后通过水浴加热的方式对鲜肉进行冷冻,相比较传统的放置解冻更加方便快捷,且不会造成鲜肉成分破坏的情况,从而能有效的保证鲜肉解冻后的口感,通过吹风装置与第二加热丝实现对装置外壳内的温度进行升高,加快鲜肉解冻的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鲜肉解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避免对肉成分造成破坏的鲜肉解冻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重日常饮食的均衡,不但需要摄入一定量的蔬菜还需要补充脂肪等,但为了提高鲜肉的储存时间,通常会将鲜肉进行冷冻,当需要食用时对其进行解冻即可进行食用,不但便于随时食用还能有效的保证鲜肉的口感。
但在对鲜肉进行解冻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常见的鲜肉在解冻时采用放置解冻的方式,从而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解冻,无法立即进行烹饪,部分解冻方式为采用热水进行快速解冻,此时因热水直接淋在鲜肉上,从而对鲜肉的成分造成破坏,即鲜肉的外层易直接被烫熟,从而影响后续食用的手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对肉成分造成破坏的鲜肉解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放置解冻无法立即进行烹饪,采用热水进行快速解冻易对鲜肉的成分造成破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避免对肉成分造成破坏的鲜肉解冻装置,包括装置外壳、皮带轮组、加热箱、第一导水管和吹风装置,所述装置外壳下端安装有支撑底座,且装置外壳上放置有电动机,并且电动机上安装有转动轴,同时转动轴与装置外壳相互连接,所述皮带轮组安装在转动轴上,且转动轴上安装有第一搅拌杆,并且第一搅拌杆与第二搅拌杆相互连接,所述加热箱与装置外壳相互连接,且加热箱顶端安装有进水管,并且加热箱上安装有第一加热丝,同时加热箱与转动轴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导水管安装在加热箱上,且第一导水管上安装有水泵,并且第一导水管与装置外壳相互连接,同时装置外壳上安装有固定簧片,所述固定簧片安装在连接杆上,且连接杆与盖板相互连接,并且盖板下端安装有密封圈,同时密封圈与装置外壳相互贴合,所述吹风装置安装在盖板上,且盖板上安装有拉动杆与内部电源,并且盖板上安装有第二加热丝,同时盖板上安装有导热板,所述装置外壳上贴合有支撑杆,且支撑杆安装在放置箱上,并且放置箱与转动轴相互连接,同时放置箱上安装有分隔板,所述装置外壳上安装有第二导水管,且第二导水管上安装有水泵,并且第二导水管与存液箱相互连接,所述存液箱安装在装置外壳上,且存液箱上安装有出液管。
优选的,所述支撑底座下端安装有万向轮,且万向轮上安装有电动伸缩杆,并且电动伸缩杆下端安装有刹车板。
优选的,所述刹车板设置为弧形结构,且刹车板为表面设置为雾面的橡胶材质。
优选的,所述第二搅拌杆在第一搅拌杆上呈对称交错分布,且第一搅拌杆通过转动轴与加热箱构成转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关于盖板的中心呈对称分布,且盖板下端安装的密封圈为软质橡胶材质。
优选的,所述吹风装置在盖板上呈等距离分布,且盖板上安装的导热板上开设有密集贯穿孔洞。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关于放置箱的中心呈对称分布,且支撑杆通过装置外壳上开设的凹槽与装置外壳构成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放置箱设置为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结构,且放置箱通过转动轴与装置外壳构成转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分隔板设置为铝材质,且分隔板上开设有密集贯穿孔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小帘栊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小帘栊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93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