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上气井连续油管排液管柱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91021.2 | 申请日: | 202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35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力;许发宾;马勇新;成涛;杨仲涵;刘鹏超;王闯;刘贤玉;徐靖;黄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01 | 分类号: | E21B43/01;E21B43/12;E21B33/1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刘瑶云;陈伟斌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上 气井 连续 油管 管柱 | ||
本发明属于油气开采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海上气井连续油管排液管柱。包括油管,油管由下至上依次套设有封隔器和安全阀;还包括速度管柱,所述的速度管柱通过连接件挂设于油管的内部,速度管柱的外壁与油管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通道;所述的速度管柱的外壁套设有堵塞器,所述的堵塞器位于安全阀与封隔器之间的位置。采用本发明的装置,可以实现天然气井后期采气过程中不动原生产管柱,保障天然气井连续稳定生产的同时,实现积液的排液处理,并且,可以满足海上井控安全的技术要求,保证海上天然气生产的安全与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开采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海上气井连续油管排液管柱。
背景技术
海上天然气井,尤其是海上固定式平台结构型式的天然气井,是我国海上天然气开发的主要产气主力。近海的天然气田的相当一部分天然气开发井,经过近二十年的高效开发,目前整体进入开发中后期,各项问题凸显,产量递减形势严峻,如何对开发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充分挖掘老气田内部储量及产量潜力,提升老气田的开发效果已成为开发的重点及难点,也是各个已开发海上天然气田面临的共同技术难题。
其中技术关键为:开发后期,天然气井不同程度的水淹、生产见水,而由于早期对气田产水问题研究深度不够,现有气田生产管柱不具备后期排水采气堵控水等措施条件,对气田见水井治理带来较大限制,很大程度的影响了气井产能。因此,从气井完井工艺需要来说,需要充分考虑后期不动管柱进行积液治理需求,避免积液停喷,以保障气田的连续稳产及气田稳定供气。
中国专利,CN103670336A,公开日为2014.03.26,公开了一种中浅层气井排液工艺管柱及排液方法,虽然解决了积液排液的问题,但是安全性能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海上气井连续油管排液管柱,保证连续稳定产气的同时,解决排液问题,安全性能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海上气井连续油管排液管柱,包括油管,油管由下至上依次套设有封隔器和安全阀;其中,还包括速度管柱,所述的速度管柱通过连接件挂设于油管的内部,速度管柱的外壁与油管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通道;所述的速度管柱的外壁套设有堵塞器,所述的堵塞器位于安全阀与封隔器之间的位置。在原生产油管内部挂设一个速度管柱,速度管柱与原油管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通道,速度管柱的底部是封堵的,气体只能从环形通道排出;由于速度管柱的加入,使得原生产油管的气体通道变小,这样,在产气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通道变小,从而使得气体的流速增加,快速流动的气体能够将积液一同带出,从而将积液排出。另外,由于速度管柱的插入,使得原安全阀不能正常使用,设置堵塞器,当油管正常生产作业时,堵塞器保持收缩状态,当海上生产遇到异常情况需要关闭排气的环形通道时,可以通过井口作业将堵塞器打开,使其处于张开状态,以阻断环形通道的上下连通,从而阻断气体继续排出井外。采用本发明的装置,可以实现天然气井后期采气过程中不动原生产管柱,保障天然气井连续稳定生产的同时,实现积液的排液处理,并且,可以满足海上井控安全的技术要求,保证海上天然气生产的安全与环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速度管柱位于井口的一端设有用于切断速度管柱的井控装置。当海上生产作业遇到高风险状况时,仅仅靠堵塞器的堵塞作用已经不能保证安全的状态下,通过井控装置将速度管柱切断,速断管柱掉落到安全阀以下,这样安全阀便能正常使用,关闭安全阀,以确保安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速度管柱的外壁设有打捞丢手,所述的打捞丢手位于安全阀与井控装置之间的位置;所述的油管的内壁设有防落短节,所述的防落短节设于堵塞器与封隔器之间的位置;所述的打捞丢手的厚度值M大于防落短节与速度管柱之间的最小距离值L。打捞丢手与防落短节的配合,当速度管柱被切断掉落的过程中,打捞丢手被防落短节卡住,从而使得速度管柱不能继续掉落至井底;当危险解除,通过井口作业,通过打捞工具捞获打捞丢手,从而将速度管柱打捞上来,从新连接、修整速度管柱后,又可恢复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910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