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杠杆持荷下的混凝土连续梁桥弯曲徐变应变测试装置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91317.4 | 申请日: | 202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45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郭琦;孙彦博;孙虎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5/00 | 分类号: | G01M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涛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杠杆 持荷下 混凝土 连续 弯曲 应变 测试 装置 方法 | ||
1.一种杠杆持荷下的混凝土连续梁桥弯曲徐变应变测试方法,基于的装置包括:
下部支撑系统,由下支跺(1)、大横梁(2)和铰接点支承一(3)组成,其中大横梁(2)的底面搭接在若干下支跺(1)上,三排铰接点支承一(3)置于大横梁(2)顶面,试验梁(4)由吊装设备置于大横梁(2)顶面三排铰接点支承一(3)之上,且试验梁(4)与大横梁(2)平行;
传力系统,由分布梁(5)、铰接点支承二(17)和铰接点支承三(18)组成,其中两排铰接点支承二(17)置于试验梁(4)顶面,并在每排铰接点支承二(17)位置处沿试验梁(4)高度方向分别布设五只应变传感器(16),分布梁(5)置于所述两排铰接点支承二(17)顶面,并在其顶面跨中处放置一排铰接点支承三(18),分布梁(5)与试验梁(4)平行;
杠杆系统,由吊重杠杆(6)、连接杠杆(7)和主杠杆(8)组成,其中吊重杠杆(6)首尾两端均预留螺栓孔,在其顶面距离首端螺栓孔距离3b处与连接杠杆(7)底端中心焊接,连接杠杆(7)顶端与主杠杆(8)端部底面焊接,主杠杆(8)置于铰接点支承三(18)之上;
两组支点系统,由上次梁(9)、下次梁(10)、主吊带(11)、钢桁梁(12)、连接吊带(13)组成,其中上次梁(9)置于主杠杆(8)顶面,其中心与主杠杆(8)焊接处中心水平距离为12b,与铰接点支承三(18)水平距离为b,下次梁(10)置于大横梁(2)底面,上次梁(9)与下次梁(10)对称设置且均与试验梁(4)垂直,上次梁(9)与下次梁(10)之间用主吊带(11)以螺栓连接,构成一组支点系统;钢桁梁(12)一端锚固于同侧下支跺(1)中且与主杠杆(8)平行,另一端以螺栓与连接吊带(13)栓接,连接吊带(13)顶端与吊重杠杆(6)以螺栓栓接,构成另一组支点系统;
配重块(15),与吊重杠杆(6)以缆绳(14)连接;
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依据超静定梁的受力原理,计算获得试验梁(4)中支点试验负弯矩影响线及最不利加载位置,据此位置调整两排铰接点支承二(17)的相对设置距离及应变传感器(16)布设位置;
步骤二:选择地势平坦试验场地,放置各下支跺(1),在下支跺(1)上放置大横梁(2);
步骤三:在大横梁(2)顶面放置三排铰接点支承一(3),三排铰接点支承一(3)分别置于预放置的试验梁(4)两端部及跨中位置;
步骤四:用起重设备架设试验梁(4)于大横梁(2)顶面铰接点支承一(3)之上;
步骤五:在步骤一求出的最不利加载位置放置两排铰接点支承二(17)于试验梁(4)顶面之上,并在此位置沿试验梁(4)高度方向分别布置5只应变传感器(16);
步骤六:将分布梁(5)放置于两排铰接点支承二(17)之上,并在分布梁(5)顶面跨中处设置一排铰接点支承三(18);
步骤七:将吊重杠杆(6)、连接杠杆(7)、主杠杆(8)焊接组装,置于铰接点支承三(18)之上;
步骤八:将钢桁梁(12)锚固于吊重杠杆(6)同侧下支跺侧面,钢桁梁(12)与吊重杠杆(6)以连接吊带(13)用螺栓连接;
步骤九:在主杠杆(8)顶面放置上次梁(9),在大横梁(2)底面设置下次梁(10),上次梁(9)与下次梁(10)之间以主吊带(11)用螺栓连接;
步骤十:将配重块(15)以缆绳(14)悬挂于吊重杠杆(6)之下;
步骤十一:记录加载时应变传感器(16)所测得数据;
其特征在于,在实现试验梁(4)持荷状态后,通过下式得到其在不同加载龄期下的徐变应变:
εc(t,t0)=εc0[1+φ(t,t0)]
φ(t,t0)=φ0·βc(t-t0)
φ0=φRH·β(fcm)·β(t0)
其中,t为加载时的试验梁(4)龄期;t0为计算考虑时刻的试验梁(4)龄期;εc(t,t0)为加载龄期t时试验梁(4)的总应变;εc0为试验梁(4)加载时刻产生的应变;φ(t,t0)为徐变系数;φ0为名义徐变系数;βc为加载后徐变随时间发展的系数;fcm为强度等级C25~C50混凝土在28d龄期时的平均圆柱体抗压强度,单位:MPa;RH为环境年平均相对湿度,单位:%;h为构件理论厚度,单位:mm,h=2A/μ,A为构件截面面积,μ为构件与大气接触的周边长度;RH0=100%;h0=100m;t1=1d;fcm0=10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9131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防工程用灭火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高温弯曲疲劳原位测试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