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结构化报告子模板的设计实现诊断逻辑的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91510.8 | 申请日: | 202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628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薛蕴菁;岳新;孙斌;林霖;曾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薛蕴菁;北京赛迈特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6H15/00 | 分类号: | G16H15/00;G16H50/20;G06F40/18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1***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结构 报告 模板 设计 实现 诊断 逻辑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结构化报告子模板的设计实现诊断逻辑的系统,包括特征定义模块,为每个诊断类型的特征描述配置与之对应的CDE集合,CDE集合包括疾病的部位/组织的CDE、影像学表现特征的CDE、临床表现特征的CDE;上述CDE均由至少一个子CDE组成;诊断类型排序模块当医生填写完核心病灶对应的诊断类型的CDE集合时,对与该CDE集合相关联的诊断类型按照预设规则进行优先级排序;CDE逻辑推荐模块当医生每完成一个排序后的诊断类型下的子CDE时,自动加载下一个子CDE供医生填写,直到最后一个CDE集合填写完;结构化报告生成模块输出诊断结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结构化报告子模板的设计实现诊断逻辑的方法。本发明能降低医生诊断影像的难度,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信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结构化报告子模板的设计实现诊断逻辑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影像学诊断的复杂性可以分成多个种类,第一种是只要看到影像学的表现就可以进行诊断,比如骨折;第二种是观察图像就知道诊断结论,比如脑溢血,诊断者仍然需要对影像学表现进行细致描述,以便得出更加精准的诊断结论;第三种是按照金标准规定的影像学维度进行分析,按照金标准的推理逻辑给出精确的诊断,比如肿瘤类的TNM分期诊断;还有一种是影像学检查并不能根据少量的影像学表现马上得出诊断结论,需要在多种可能性之间进行排除,比如MR头部增强扫描在四脑室发现T1低信号,DCE明显强化的占位性病变,可能的治病因素有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淋巴瘤、神经胶质瘤、脑膜瘤等超过10种肿瘤的可能性。这就需要通过分析其他影像、临床特征逐个进行排除。
在任何一个疾病的参考诊断/鉴别诊断领域中,往往都面临着3-10个表现相似的可能疾病类型。区分它们需要基于“看图—推理—看图”的底层逻辑。在这个底层逻辑层面上,参考诊断/鉴别诊断的规则多达6000种以上。
这么多部位的疾病,这么多底层的判断逻辑,是大大超越人脑的记忆能力的。即便是经常培训,一个放射科医生也只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当中比其他人掌握更多的知识,很难在非擅长的领域运用前人已有的知识。
将这些知识内置在结构化报告当中是一个理想的做法。但结构化报告往往模板比较固定,很难支持根据影像学表现动态展示参考诊断/鉴别诊断的逻辑。所以在现有技术中,日常诊断并没有一个能内置参考诊断/鉴别诊断逻辑的知识化工具给放射科医生使用,增加了医生诊断影像的难度,降低了医生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结构化报告子模板的设计实现诊断逻辑的系统及方法,定义了一种结构化报告的底层数据维度CDE(Common Data Element)的逻辑构建方法,并依据其逻辑在诊疗过程中根据医生对影像特征/临床特征的判读,动态生成下一步诊断所需的结构化报告组件的界面,并逐步引导医生下一步的分析思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现有的结构化报告中没有能内置参考诊断/鉴别诊断逻辑的知识化工具给放射科医生使用而导致增加医生诊断影像的难度、降低医生工作效率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薛蕴菁;北京赛迈特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薛蕴菁;北京赛迈特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915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PCB加工的智能生产管理系统
- 下一篇:氨纶纱输纱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