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浮标体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92562.7 | 申请日: | 202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85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平;王东瑜;刁文斌;刘同木;胡湛;冯子旻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国家海洋局南海浮标中心);中山大学;汪蓝海洋技术研究院(珠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22/00 | 分类号: | B63B22/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润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46 | 代理人: | 林伟斌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浮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浮标体,包括:主舱体;桅杆,设于所述主舱体上方;若干支架,环绕所述主舱体侧面;若干外壁组件,固定于所述支架上,且固定于所述主舱体外侧边上,与所述支架和所述主舱体侧面围成密闭浮室。本发明实现了结构模块化,简化生产流程,方便运输及装卸,可利用中小型渔船和工程船进行投放与回收,减少用船成本,且优化了其内部空间结构,可在浮标体内安装多种设备,满足监测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监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浮标体。
背景技术
海洋环境监测是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灾害预测和预警的重要手段,在海洋动力与生态立体监测系统中,浮标作为一种锚泊于海面能适应布放在近岸或深远海的水文气象自动监测设备,是必不可少的,它可在设计的布放海域极限工作环境条件下,长期连续工作。浮标不仅是各类气象、海洋监测仪器安装的平台,也是监测数据的采集处理器进行采集和处理收及数据通讯机传输的工作平台。目前,我国近海、远海海域的海洋浮标平台一般是直径1m~10m的海洋浮标,浮体建造的材料一般由全钢材焊接和复合材料制造,但是由于浮体采用一体化设计,当浮体出现损坏时,无法进行修复,且浮体笨重安装需大型船只进行安装,耗力耗时并且能源消耗更多。
目前,也有海洋浮标装置可将多个浮块拼接成浮体整体,如中国专利“一种模块化的海洋浮标装置”(公告号:CN 208007229 U,公告日2018.10.26),公开了一种模块化的海洋浮标装置,其包括:太阳能支架、浮标支架和浮标浮体,太阳能支架固定安装在浮标支架上部,浮标支架用于支撑浮标浮体;浮标浮体包括若干环绕浮标支架设置的浮体模块,相邻浮体模块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并固定在浮标支架上,太阳能支架上还设有GPS信号灯、X形龙骨、支架楼梯和标仓;该专利通过采用多个浮体模块拼接的设计,有效降低了海洋浮标装置的安装难度,同时有利于海洋浮标装置在发生损坏后修复工作的进行。但是该专利仅是简单将浮标浮体简单拆分成多个浮体模块,而浮体模块的体积依然很大,不利于运输及装卸,且为了使浮体模块固定连接,需要在浮体中央设置浮标支架和X形龙骨作支撑,浪费了浮标大量空间,不利于在浮标上整合多种监测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浮标体,实现结构模块化,简化生产流程,方便运输及装卸,可利用中小型渔船和工程船进行投放与回收,减少用船成本,且优化了其内部空间结构,可在浮标体内安装多种设备,满足监测要求。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浮标体,包括:主舱体;桅杆,设于所述主舱体上方;若干支架,环绕所述主舱体侧面;若干外壁组件,固定于所述支架上,且固定于所述主舱体外侧边上,与所述支架和所述主舱体侧面围成密闭浮室。
在本技术方案中,环绕在主舱体侧面的支架和外壁组件与主舱体侧面围成密闭浮室,为主舱体提供浮力,支架起加固作用,具有一定防撞击功能,其优化内部空间结构,浮标中央可以设置主舱体以安装多种海洋检测设备和电池,避免空间浪费及满足监测要求,其中,支架和侧壁组件都是可拆卸安装的,工厂在生产时可以将这些组件模块化生产,与一体化生产相比降低了生产成本,且只需将这些组件运送到沿岸港口和其他适宜安装的地点进行模块化就地组装即可,节省了运输空间,方便工人运输装卸,可利用100~300吨渔船和工程船进行投放与回收,减少运输用船成本;支架和外壁组件在运输中均可叠放,与其他将浮体简单分成几个浮块的浮标相比,更能节省空间;通过选择不同规格的支架和外壁组件可以使浮标体形成不同的大小,使用灵活。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呈直角梯形状,其斜腰向下,直角梯形底部安装于所述主舱体侧面上,使所述密闭浮室上部为圆柱,下部为倒圆锥台。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直角梯形状的支架使密闭浮室形成上部为圆柱,下部为倒圆锥台,使所述浮标体形成航标结构,当使用渔船对所述浮标体进行拖曳投放时,浮标体可以贴紧渔船的船尾平稳拖行,不易倾斜使浮标体面上浪,大大减小拖曳过程中浮标体与渔船之间的距离,避免因拖缆过长而影响过往船舶航行的安全。
优选地,所述支架和所述外壁组件材质均为不锈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国家海洋局南海浮标中心);中山大学;汪蓝海洋技术研究院(珠海)有限公司,未经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国家海洋局南海浮标中心);中山大学;汪蓝海洋技术研究院(珠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925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